总体框架
根据《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尼斯分类),商标共分为45个类别,其中第134类为商品类,第3545类为服务类,每个类别对应特定范围的产品或服务项目,申请人需按实际经营需求选择注册。
核心类别速览(节选重点)
类别范围 | 典型示例 | 适用行业举例 |
---|---|---|
第9类·科技设备 | 计算机软件、手机、智能手表、耳机等电子设备 | 互联网公司/数码产品制造商 |
第25类·服装鞋帽 | T恤衫、运动鞋、羽绒服、皮带 | 时尚品牌/服饰企业 |
第30类·食品调料 | 咖啡粉、巧克力、蜂蜜、调味品(如酱油) | 食品加工厂/餐饮连锁品牌 |
第35类·广告销售 | 线上线下推广服务、电商平台入驻资质、连锁店加盟管理 | 电商公司/连锁品牌运营商 |
第43类·餐饮住宿 | 餐厅经营、酒店预订、外卖配送、酒吧娱乐 | 餐饮业主/酒店集团 |
第44类·医疗健康 | 医院诊疗服务、美容美发沙龙、健身俱乐部指导 | 医疗机构/医美机构/健身房 |
特殊场景组合策略
-
跨类别保护
某奶茶品牌除注册核心的第30类(饮品)外,还会布局第32类(包装饮用水)、第35类(门店招商)、第43类(堂食服务),形成完整产业链防护。 -
防御性注册
大型企业常将主营业务关联类目全部占位,如汽车厂商可能同时注册第12类(车辆)、第37类(维修工具)、第7类(发动机零部件)。 -
新兴领域适配
虚拟商品(NFT数字藏品→第9类)、元宇宙体验馆(第41类教育娱乐)、云计算服务(第42类技术咨询)等新形态需匹配对应类目。
常见误区提醒
⚠️ 错误认知1:“只要在一个类别注册就能全面保护” → 实际不同品类需单独申请。
⚠️ 错误认知2:“图形商标可随意跨类使用” → 必须严格限定核准范围内的商品/服务。
⚠️ 风险点:未及时更新经营范围可能导致侵权漏洞(如新增外卖业务却未注册第39类运输服务)。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公司计划开展直播带货业务,应该重点注册哪些类别?
✅ 答案:需覆盖第35类(广告宣传)、第38类(网络通信传输)、第41类(在线影音内容制作),若涉及自有品牌商品则叠加对应商品类目(如美妆选第3类肥皂化妆品)。
Q2: 个人设计师想保护自己创作的插画作品,该如何选择商标类型?
✅ 答案:优先注册第16类(印刷出版物)、第41类(艺术展览策划),同时考虑第9类电子载体(APP壁纸下载)和第28类棋类游戏卡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