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权限范围
执法主体 | 典型机构示例 | 管辖层级 |
---|---|---|
省级/设区的市级知识产权局 |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 |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案件查处 |
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受委托) | 某县市场监管局专利科 | 协助上级开展日常巡查 |
跨区域协作机制 | 长三角地区联合执法行动 | 破解地域限制,提升效率 |
📌 注:海关也可对进出口环节涉嫌侵权的商品实施扣留措施(如发现假冒专利标识的产品)。
主要职能类型
主动监管型工作
- 专项检查:针对电商平台、展会场馆等重点领域抽查商品专利标注真实性;
- 随机抽检: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中的专利有效性进行抽样验证;
- 诚信档案建设:建立企业专利信用记录系统,公示重复侵权主体名单。
被动响应型处置
启动条件 | 处理流程示例 | 典型结果 |
---|---|---|
权利人书面举报+初步证据 | 立案→现场勘验→技术比对→询问笔录→合议审查 | 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销毁侵权模具 |
同业竞争者实名异议 | 调取销售台账→核算非法获利金额→行政处罚告知 |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销售额4倍罚款 |
社会公众监督线索 | 联合公安部门突击查处窝点 | 查封生产设备,移送司法追究刑责 |
常见执法场景解析
✅ 展会维权通道:在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设置驻场办公室,实现“即展即维”,平均处理周期缩短至7个工作日;
⚖️ 电商快速反应机制: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建立数据接口,对确认侵权的商品链接实施秒级下架;
🛡️ 涉外定牌加工监管:重点监控OEM订单中的专利授权链条完整性,防范“贴牌式侵权”。
程序规范要点
① 双重取证原则:既采集实物样本(如产品结构拆解),也固定电子证据(网页快照公证);
② 技术辅助认定:引入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侵权比对报告(需具备CMA资质);
③ 救济途径衔接:作出处罚决定后告知当事人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④ 裁量基准透明化:公布本地区类似案件的处理尺度参考表。
与司法保护的差异对比
维度 | 行政途径优势 | 司法诉讼特点 |
---|---|---|
时效性 | 简易案件3个月内办结 | 一审普通程序6个月起步 |
成本投入 | 不收取官费,仅需少量检测费用 | 律师代理费+诉讼费通常过万元 |
执行力 | 直接查扣侵权工具,震慑效果显著 | 依赖强制执行申请,周期较长 |
专业适配度 | 侧重法律事实认定 | 可深入技术秘密争议审理 |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发现海外参展商在我国展会上展出涉嫌侵权的产品,该如何启动行政保护?
👉 答:权利人应立即向展会所在地知识产权局提交以下材料:①专利权评价报告;②侵权产品特征描述及实物照片;③展位位置平面图,执法人员将在24小时内抵达现场核查,确认侵权后可当场采取遮盖涉密部件、暂停展出等临时措施。
Q2: 对于已终止的专利权,行政机关是否还能进行侵权认定?
👉 答:根据《专利法》第四十六条,行政机关仅对有效期内的专利权提供保护,若涉案专利因期满或未缴费而失效,则转为民事纠纷范畴,建议通过法院主张不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