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核心属第30类,还涉及5、32、43、21、35等类别以全面保护品牌
核心类别(必须注册)
类别 | 适用场景举例 | |
---|---|---|
第30类(主食调料) | 茶饮料(以茶为基础调配的固体/液体饮品)、茶叶代用品(如草本茶包)、药用茶等 | “茉莉花茶粉”“枸杞菊花茶冲剂”等产品需归入此类 |
第32类(啤酒饮料) | 包装好的成品茶(红茶、绿茶、乌龙茶等散装或袋泡形式)、无酒精的纯茶饮品 | “龙井茶叶罐装”“普洱饼茶”“袋泡英式早餐茶”均属此类别 |
关联拓展类别(增强品牌保护)
✅ 生产加工环节
-
第7类:制茶机器设备(揉捻机、烘干机、杀青机等专业工具)
示例:若企业自主研发了新型电动揉捻设备并想独占该设备名称,则需注册此类别。 -
第11类:干燥/加热装置(电焙茶器、紫外线消毒柜用于处理茶叶)
适用场景:生产流程中使用的特殊技术装备命名需求。
✅ 销售与服务场景
- 第35类:线上商城经营、广告推广、连锁加盟管理 | 包括电商平台入驻时的店铺名保护、线下门店招牌使用权等
- 第43类:茶馆服务、茶艺表演场所 | 某某轩茶室”提供盖碗茶体验+文化讲解的组合型服务
✅ 衍生产品矩阵
类别 | 延伸方向 | 典型应用案例 |
---|---|---|
第5类 | 添加中药材成分的保健茶(如罗汉果胖大海茶) | “金银花凉茶颗粒剂”(需注意药品审批合规性) |
第29类 | 含茶食品(茶味巧克力、抹茶蛋糕预拌粉) | “宇治抹茶饼干礼盒装”“铁观音曲奇”等跨界零食 |
第3类 | 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化妆品原料(绿茶多酚护肤品) | “龙井精华面膜贴”“普洱茶去角质磨砂膏” |
常见问题与解答
Q1:为什么同一品牌的茶叶既要注册第30类又要注册第32类?
A:因产品形态不同导致分类差异——若既售卖原料形态的散装茶叶(归第32类),又推出即溶茶粉或调味茶包(属第30类),则两类均需覆盖以避免侵权漏洞,立顿”同时拥有黄牌袋泡茶(32类)和速溶奶茶固体冲剂(30类)。
Q2:电商平台销售自制手工茶是否需要额外注意其他类别?
A:建议同步注册第35类(涵盖网店运营)、第43类(若附赠线下品鉴会名额),并考虑第40类的材料处理服务(如定制镭射防伪标签印制),例如某网红店主直播卖手工凤羽茶时,其直播间链接跳转功能受第35类约束,而赠送的DIY茶具套装可能涉及第21类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