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及当代提出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法案,涵盖经济、科技、安全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案例的详细说明:
1️⃣ 《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 通过时间:2022年8月9日
💰 拨款规模:总金额达527亿美元,其中390亿美元专项用于半导体制造设施建设补贴,另有132亿美元投向研发活动。
📌 核心目标:重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格局,减少对亚洲地区的过度依赖;推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技术创新。
🏭 实施方式:政府直接提供税收抵免和赠款支持本土建厂,同时要求受资助企业限制在华投资先进技术节点产能,该法案已吸引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在美新建晶圆厂。
关键条款 | |
---|---|
禁止条款 | 接受补贴的企业十年内不得在中国扩建先进制程(≤14nm)生产线 |
人才计划 | 设立“STEM教育基金”,每年培养5万名理工科毕业生填补行业缺口 |
配套措施 | 简化新建厂房审批流程,缩短从立项到投产的平均周期至18个月以内 |
2️⃣ 《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
🌿 气候投资重点:划拨369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转型,包括太阳能发电补贴、电动汽车税收优惠及碳捕捉技术研发。
🔋 电池产业链扶持:规定使用美国制造的关键矿物组件(如锂、钴)可额外获得每千瓦时45美元的生产税抵免。
⚖️ 执行机制:由美国国税局(IRS)负责审核企业资质,建立溯源追踪系统确保原材料来源合规,此法案促使宁德时代考虑在美建立首个海外工厂。
3️⃣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
🔍 审计监管升级:若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拒绝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审查,则禁止其股票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
🌐 适用范围扩展:不仅针对中国赴美上市企业,还覆盖所有在美融资的境外发行人,目前约有200家中概股受影响。
ℹ️ 最新进展:美国证监会(SEC)已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预摘牌名单,加速跨境监管对话进程。
💡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为什么《芯片法案》要限制接受补贴企业在华扩产?
👉 因为该政策旨在通过“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策略重构半导体生态体系,防止关键技术落入竞争对手手中,根据波士顿咨询研究,此举可使美国本土芯片产能占比从目前的12%提升至2030年的28%。
Q2:《通胀削减法案》如何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 法案规定的电池组件本土化率门槛倒逼供应链重组,据麦肯锡测算,到2025年北美地区动力电池成本有望下降30%,吸引大众、现代等车企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墨西哥湾沿岸地带,这种区域化生产模式正在改变全球汽车贸易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