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异议指经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在3个月内被他人在先权利人等提出反对意见,可能影响其注册
概念解析
商标被异议是指在商标局初步审定并公告某件商标注册申请后,任何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该商标不符合法律规定(如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缺乏显著性等),依法向商标局提出反对意见的程序,这一制度旨在保障公共利益及第三方合法权益,防止不当注册。
触发情形与法律依据
情形类型 | 典型示例 | 对应条款 |
---|---|---|
相同/近似商标冲突 | 已有注册或申请中的商标在同种/类似商品上构成混淆风险 | 《商标法》第三十条 |
损害驰名商标权益 | 跨类别模仿已认定的驰名商标,可能导致公众误认其来源 | 《商标法》第十三条 |
违反禁用条款 | 使用国家徽章、民族歧视性文字等法律明确禁止作为商标的元素 | 《商标法》第十条 |
抢注他人未注册商标 | 将他人已使用但未注册的商业标识恶意申请为自己的商标 | 《商标法》第三十二条 |
代理人擅自申报 | 代理机构违背委托合同,以自身名义为委托人递交商标注册申请 | 《商标法》第十九条第四款 |
流程阶段拆解
- 公告期窗口
自商标通过形式审查起进入3个月公示阶段,此期间任何主体均可提交书面异议书; - 材料受理与转达
商标局审核异议人资格及文件完整性后,将副本送达被异议人; - 答辩响应机制
被异议方需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反驳证据和法律意见书; - 调查审理程序
审查员组织双方质证、补充材料,必要时安排听证环节; - 裁定结果输出
作出准予注册或不予注册的决定,并通过官方渠道公示。
核心影响维度
✅ 对申请人的影响
• 周期延长:正常注册周期约9个月,遇异议可能增至1824个月;
• 成本增加:需额外支付律师费、举证费用及潜在诉讼开支;
• 商誉波动:争议期间品牌推广可能受市场质疑。
❌ 对异议人的风险
恶意提起异议将面临反赔责任(如对方主张商誉损失),且浪费行政资源。
典型案例对照表
案例背景 | 处理结果 | 启示要点 |
---|---|---|
“特斯拉”中文商标遭抢注 | 异议成立,撤销抢注商标 | 保护外资企业知名译名的合法权益 |
“抖音”图形商标被同行仿冒 | 维持原注册,驳回异议请求 | 动态标志具有较高区分度 |
“阿里巴巴”关联词组争议 | 部分撤销,修改后获准注册 | 需证明实际使用意图避免囤标嫌疑 |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收到商标异议通知书该怎么办?
A: 应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准备答辩材料,重点围绕以下方面构建防御体系:①证明商标经使用已取得第二含义;②提供早于引证商标的使用证据;③论证商品不构成类似群组;④援引驰名商标跨类保护记录,建议委托专业代理机构进行针对性应对。
Q2: 异议失败后还能采取哪些救济措施?
A: 根据《商标法》第四十四条,可自收到驳回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复审;若仍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法院会重新审视商标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