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或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判断需对比产品整体视觉效果是否相似且易
核心定义
外观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受保护的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外观设计需满足新颖性、独特性和工业适用性要求,且权利范围以图片或照片中展示的产品外形、图案、色彩组合为准,若他人制造、销售、许诺销售或进口与之相同或实质相似的产品,则构成侵权。
判定标准(关键要素)
要素 | 说明 | 示例 |
---|---|---|
相同/近似设计 | 被诉产品的外观与专利设计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无实质性差异 | 手机壳的造型、按键布局完全一致 |
同类产品领域 | 仅对比相同或类似种类的商品(如玩具汽车 vs 真实汽车不构成竞争关系) | 灯具的外观设计只能在灯具类别内主张权利 |
商业目的使用 | 包括生产制造、销售流通、广告宣传等营利性行为 | 电商平台上架仿制商品即属侵权行为 |
消费者混淆风险 | 可能导致普通购买者误认为两者存在关联(如授权合作、同一厂商出品) | “山寨”奢侈品包袋模仿正品LOGO和包装设计 |
典型行为类型
- 直接复制型
完全照搬专利图片中的设计方案,例如某家具厂抄袭获奖椅子的流线型靠背结构。 - 细微修改型
对比例尺度、局部装饰进行微调但保留核心特征,如调整茶杯手柄角度却维持整体复古风格。 - 颜色替换型
仅改变配色方案而沿用原有形状轮廓,常见于电子产品外壳的不同版本推出。 - 功能叠加型
在原有外观基础上增加非功能性配件,试图规避检测(如给音箱加装可拆卸灯带)。
法律后果与救济途径
措施 | 注意事项 | |
---|---|---|
停止侵害 | 立即下架侵权产品并销毁生产模具 | 需提供担保以避免过度执行 |
赔偿损失 | 按实际销量所得利润计算,恶意侵权可提高至15倍惩罚性赔偿 | 举证责任倒置制度有利于权利人主张高额补偿 |
消除影响 | 通过媒体声明澄清侵权事实 | 适用于商誉受损严重的案例 |
行政查处 | 市场监管部门可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 快速响应但处罚力度低于司法判决 |
抗辩事由(合法例外情形)
- 现有设计抗辩:证明涉案外观在专利申请日前已公开使用或销售过;
- 功能性特征豁免:纯粹为实现技术效果的必要造型不受保护(如散热孔分布);
- 个人非商业使用:未投入生产经营的家庭手工制作不构成侵权;
- 权利用尽原则:经专利权人许可售出的正品后续转售无需再次授权。
常见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只是内部结构不同,但外观完全相同是否算侵权?
✅ 答:仍然构成侵权,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仅限于视觉可见部分,内部构造不影响判定结果,只要外部造型落入专利保护范围,即使内部采用全新技术方案也属于侵权行为,例如两款智能手表仅因芯片配置不同而外观一致时,仍会触发侵权认定。
Q2: 国外注册的外观专利在中国受保护吗?
⚠️ 答:不受自动保护,必须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单独申请并获得授权后才能享有法定权益,跨国企业常通过《海牙协定》进行国际注册,但最终效力取决于各国审查结果,建议针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