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路由DNS设置需在主路由(如ROS)启用缓存并指向旁路由IP,旁路由填真实DNS。
是关于双软路由DNS设置的详细指南,涵盖主路由(如RouterOS/ROS)和旁路由(如OpenWRT)的配置步骤、注意事项及优化建议:
基础概念与架构规划
角色分工
- 主路由(例如ROS):负责拨号上网、NAT转发、DHCP分配及本地DNS缓存。
- 旁路由(例如OpenWRT):承担特殊功能(如DDNS动态域名解析、远程唤醒),并作为备用DNS转发节点。
- IP规划示例:主路由LAN口设为
168.1.203
,旁路由静态地址设为168.1.202
,网关指向主路由IP。
核心目标
- 实现局域网设备通过主路由的DNS缓存加速访问,同时利用旁路由扩展高级功能(如多运营商DNS负载均衡)。
主路由(ROS)配置详解
✅步骤1:设置网口与IP地址
- 进入
Interfaces
菜单,根据数据流量特征识别LAN/WAN口。 - 在
IP → Addresses
中为LAN口配置同网段IP(如168.1.203/24
),确保子网掩码正确。
🔧步骤2:创建PPPoE拨号连接
- 新增
PPPoE Client
接口并绑定WAN口,填入宽带账号密码。 - 关键选项:取消勾选“Use Peer DNS”(避免自动获取运营商DNS),改为手动指定后续配置的公共DNS。
⚙️步骤3:防火墙与NAT伪装
- 导航至
IP → Firewall
,于NAT标签页添加动作为masquerade
的规则,实现内网IP向公网的映射。
📡步骤4:配置DHCP服务
- 打开
IP → DHCP Server
,选择LAN口启动服务。 - 重点调整:在Network标签页将DNS Servers字段设为主路由自身IP(如
168.1.203
),使客户端优先使用本地缓存。
⚡步骤5:启用DNS缓存功能
- 绑定上级DNS:进入
IP → DNS
,添加可信DNS服务器(推荐114.114.114
和阿里DNS5.5.5
),开启缓存开关。 - 工作原理:当用户发起域名解析请求时,先查本地缓存→未命中则转发至上一级DNS→结果存入缓存供后续调用,此机制可显著减少重复查询延迟。
旁路由(OpenWRT)协同设置
🌐步骤1:修改网络参数
- LAN口配置:协议改为静态,IP设为
168.1.202
,子网掩码255.255.0
,网关指向主路由IP(168.1.203
)。 - 禁用冲突服务:关闭DHCP服务及防火墙干扰项,避免与主路由产生冲突。
📌步骤2:调整主路由跳转逻辑
- 返回ROS的
IP → DNS
页面,将远程DNS请求地址改为旁路由IP(168.1.202
),此时形成级联解析链路:客户端→ROS缓存→OpenWRT→公网DNS。
🛠️可选增强功能
功能 | 作用描述 |
---|---|
DDNS支持 | 利用旁路由长期在线特性,绑定域名实现动态公网IP访问(适用于NAS等设备) |
Etherwake | 通过网络唤醒休眠主机(需主板BIOS启用相关功能) |
负载均衡 | 根据策略分摊流量至不同出口,提升带宽利用率 |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对比表
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法 |
---|---|---|
网页打开缓慢或失败 | DNS配置错误/缓存污染 | 检查主路由是否指向有效DNS;清空缓存测试 |
部分网站无法解析 | 上级DNS未响应 | 更换其他公共DNS(如改用Cloudflare的1.1.1 ) |
旁路由功能异常 | IP地址冲突 | 确保两台设备的LAN口处于同一网段但不相同 |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为什么需要将主路由设为局域网的DNS服务器?
A: 因为这样可以拦截所有来自内网设备的DNS请求,优先从本地缓存返回结果,若缓存中有对应记录,可直接缩短解析路径;若无则代为向上级DNS查询并存储结果,后续相同请求即可实现毫秒级响应,这种设计大幅降低了跨网查询耗时,尤其适合高频访问的场景(如视频流媒体平台)。
Q2: 如何验证DNS设置是否生效?
A: 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认:
- 命令行测试:在客户端终端执行
nslookup example.com
或dig @主路由IP domain.com
,观察是否返回预期结果。 - 日志查看:登录ROS管理界面,查看
Log
标签页中的DNS查询记录,确认请求已被成功处理并缓存,访问第三方测速网站(如dnsbenchmark.com)也能直观评估解析效率提升效果。
通过以上配置,双软路由系统不仅能实现基础的网络互通,还能通过分层DNS架构兼顾速度与稳定性,建议定期更新缓存策略并监控流量分布,以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