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商标主要注册在第5类,涉及医用营养品等;也可能涉第30类非医用营养品及第44类保健服务
核心类别归属
根据《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尼斯分类),食品保健相关的商标主要注册在第5类,该类别涵盖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人用药品;
- 医用营养品、维生素制剂、矿物质补充剂等膳食补充剂;
- 消毒剂及其他卫生制剂;
- 膏药、绷敷材料等医疗用品。
若产品涉及非处方药性质的“蓝帽子”保健食品(如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口服液、片剂),则必须归入此类别,标注“国食健字G/J”批文的保健品均需以第5类申请商标。
延伸关联类别(视具体业务需求而定)
类别代码 | 适用场景举例 | 典型商品示例 |
---|---|---|
第30类 | 日常食用型固态/半固态食品 | 代餐粉、谷物棒、能量胶 |
第32类 | 功能性饮品(不含酒精) | 运动饮料、草本茶包、植物蛋白奶 |
第35类 | 连锁加盟或电商平台的销售服务标识 | 专卖店招牌、线上商城导流入口 |
第44类 | 健康咨询与理疗服务 | 中医推拿馆、体检中心 |
⚠️ 注意:若企业同时开展跨领域经营(如既生产保健品又运营线下门店),建议采取多类别联合注册策略以实现全面保护。
特殊情形处理方案
当产品形态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时(例如添加了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需结合以下维度判断:
- 审批资质:查看是否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保健食品注册证书》;
- 功能宣称:凡涉及“调节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医学用语者强制归入第5类;
- 包装标识:带有OTC标志或“国药准字”编号的产品不属于普通食品范畴。
常见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我的胶原蛋白软糖既有美容功效又能直接咀嚼食用,应该选哪一类?
A: 关键在于该产品是否通过保健食品备案,若已获得“卫食健字”批准文号,则必须注册第5类;若仅为普通糖果形态且未申报保健功能,可考虑第30类的糖果细分项,建议优先按核心功能定位主类别,再补充防御性注册其他相关类别。
Q2: 为什么看到有些知名保健品品牌会同时持有多个类别的商标?
A: 这是出于品牌延展性和侵权防范的双重考量,例如某品牌主打维生素片(第5类),为防止他人在其生产的运动饮料(第32类)上使用近似名称造成混淆,通常会进行全链条布局,这种策略尤其适用于计划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能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