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人名下关联性强、用途相近或配套使用的多件产品,可合案申请商标等
可合案申请的产品类型及条件
(一)同类或关联性强的产品
- 核心定义:指功能相近、技术原理相同或应用场景高度重叠的产品,同一品牌的多款智能手机型号;基于同一芯片架构开发的平板电脑与智能手表。
- 典型示例:
- 家电领域:同一厂商生产的不同容量冰箱(如双门/三门)、同系列空调机型。
- 数码设备:使用相同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的笔记本电脑与二合一平板设备。
- 优势说明:通过整合测试资源、共享安全评估报告,可缩短认证周期并降低成本。
(二)配套使用的组件类产品
主产品 | 配套部件 | 合案逻辑 | 案例举例 |
---|---|---|---|
打印机 | 墨盒/碳粉盒 | 依赖主设备实现完整功能 | 激光打印机与其专用硒鼓套装 |
游戏主机 | 手柄控制器 | 必须协同工作才能正常运作 | Switch主机与JoyCon手柄 |
摄影无人机 | 电池及遥控器 | 构成不可分割的操作单元 | DJI Mavic系列飞机全套配件 |
(三)系统化解决方案中的多终端设备
当多个设备共同构建闭环生态系统时允许合并申请,需满足以下特征: ✅ 数据互通性:如智能家居套装中的中枢网关与传感器节点; ✅ 协议兼容性:支持统一通信标准的IoT设备群组; ✅ 用户交互一致性:采用相同APP控制的智能灯具与温控器。
合规性要求对照表
审核维度 | 具体要求 | 常见错误规避指南 |
---|---|---|
技术同源性 | 核心模块共享率≥70%,软件基础库版本统一 | 避免跨代际产品混申(如4G+5G设备) |
生产一致性 | 同一产线组装,关键工艺参数重叠度>85% | 标注各型号间的差异部件清单 |
安全风险可控性 | 新增功能不引入新的隐患类别,EMC指标兼容现有标准 | 提供德尔菲分析法的风险评估矩阵 |
文档完整性 | 需提交系统集成架构图、交互流程说明书及版本控制记录 | 使用三维模型标注各组件连接关系 |
特殊场景处理方案
针对创新型产品的灵活处置原则: 🔹 模块化设计产品:若各模块具备独立运行模式,建议分阶段申报基础版与扩展版; 🔹 预售未量产新品:允许用工程样机进行预测试,但需在量产前补充大样本验证数据; 🔹 软硬件解耦方案:对于可OTA升级的设备家族,首次申报基础固件版本,后续通过备案更新。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不同外观颜色的产品能否合案申请?
✅ 可以,只要结构ID、电气参数完全一致,仅外壳配色变化的衍生型号符合合案标准,但需在差异说明中附潘通色卡编号及表面处理工艺文件。
Q2:出口转内销的国际版产品如何操作?
⚠️ 注意事项:需确保国内外规差异已消除(如电源适配器制式统一为中国标准),并通过本土化改造验收测试,建议同步申请CCC与SRRC双认证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