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商标主要属于第14类,涵盖贵重金属制品、宝石、首饰及钟表等相关商品
核心类别及关联商品
珠宝相关商标注册主要涉及以下国际分类(基于《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
类别编号 | 所属大类 | 具体涵盖内容 | 典型示例 |
---|---|---|---|
第14类 | 贵重金属及其制品 | 包括未加工或半加工的贵金属、首饰(如项链、戒指)、宝石镶嵌物品、钟表等。 | 黄金项链、钻石耳环、铂金手镯 |
第35类 | 广告销售与商业管理 | 若经营者需连锁加盟或授权分销,则必须注册此类以保护品牌在商业模式中的权益。 | 加盟店招牌、特许经营合同文本 |
第36类 | 金融保险服务 | 涉及典当行业务时适用(如珠宝抵押借贷),与实物交易场景直接相关。 | 珠宝质押融资服务 |
第42类 | 科技研发与设计 | 当提供定制化设计软件或3D打印技术支持时,需通过此类别布局知识产权。 | 珠宝CAD建模系统、虚拟试戴APP |
延伸保护策略
为构建完整的品牌护城河,建议同步注册以下辅助类别:
- 第9类(电子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如健康监测手环)
- 第40类(生产加工):自有工厂的产品制造环节
- 第45类(法律服务):知识产权维权诉讼代理服务
常见问题与解答
Q1:为什么同一珠宝品牌需要跨多个类别注册?
A:由于现代商业生态复杂化,单一类别无法覆盖全部业务场景,例如周大福既销售实体首饰(14类),又开展线上商城运营(35类),还可能开发自有支付系统(36类),多维度布局可防止他人在关联领域恶意抢注。
Q2:定制款珠宝是否影响商标分类选择?
A:不影响基础归类,但会触发附加需求,纯手工定制服务本身仍属14类,但如果配套提供AR虚拟试戴技术(42类)、会员管理系统(35类)等增值服务,则需要相应扩展注册范围,这种混合业态正是奢侈品行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