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TM”通常表示该商标已提交申请但尚未注册成功,起到公示和保护
含义解析
“TM”是英文“Trademark”的缩写,中文意为“商标”,它通常出现在商品、包装、宣传材料或相关文件上,用于标识某个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等已经作为商标使用但尚未注册成功,或者虽已注册但仍在续展过程中的情况,这是一种表明该标志受法律保护(即便未正式注册完成)的声明性标记。
与®的区别
特征 | ™(TM) | ®(R) |
---|---|---|
适用阶段 | 未注册商标或正在申请中的商标 | 仅适用于已成功注册并获得官方认可的商标 |
法律效力 | 弱保护(基于普通法下的权益主张) | 强保护(依据《商标法》享有排他性权利) |
使用资格 | 任何主体均可自愿添加 | 必须持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 |
风险提示 | 无法阻止他人抢注相同或近似商标 | 可依法维权,禁止他人擅自使用 |
实际应用场景示例
- 新品试水期:企业推出新产品时,为防止市场反响不佳导致资源浪费,会先用™标注品牌名称,待市场验证后再决定是否正式注册,例如某科技公司发布概念机型时打印“创新科技™”。
- 区域性布局:计划拓展海外市场的品牌,可能在目标国家提交申请前使用™进行过渡,如“东方茶韵™”系列饮品进入欧洲前的包装设计。
- 防御性占位:针对竞品频繁模仿的行业(如美妆),企业会对核心产品设计元素加注™,形成潜在威慑效果。
常见误区澄清
❌ 错误认知1:“只要打了TM就受法律保护”
✅ 真相:™本质是告知性符号,不构成法定权利基础,若未实际完成注册流程,当遭遇侵权时难以主张赔偿。
❌ 错误认知2:“®比TM高级所以必须优先选”
✅ 真相:应根据商业策略选择——初创品牌适合用™灵活调整,成熟品牌则需通过®巩固市场地位,两者可共存于同一体系的多层级保护中。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我发现别人使用了和我相同的TM标志怎么办?
A: 由于™本身不具排他效力,建议尽快启动商标注册程序,一旦获得®资格,即可依据《商标法》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并索赔损失,在此期间可通过律师函警告对方停止使用。
Q2: 能否同时在一个标志上既标TM又标R?
A: 根据中国《商标法实施条例》,同一商品上不得混用不同状态的标识,正确的做法是:完成注册后立即替换为®;若处于续展审查期,应暂时移除所有标识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