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域控 DNS 切换全攻略
前期准备
在进行主备域控 DNS 切换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减少对网络环境的影响,以下是详细的准备事项: |序号|准备内容|具体要求| |||| |1|数据备份|完整备份当前主域控上的 DNS 区域文件、数据库以及相关配置信息,可以使用专业的备份工具或系统自带的功能来完成此操作,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记录下各个区域的 SOA 记录、NS 记录等关键参数,以便后续参考和验证。| |2|环境检查|确认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包括域控服务器与其他客户端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检查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如 CPU、内存、磁盘空间等,确保有足够的性能余量来应对切换过程中的可能负载变化,还需核实备用域控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是否满足要求,例如网卡工作模式是否正确设置为“仅主机”等特殊需求(若有)。| |3|文档整理|绘制详细的网络拓扑图,标注出主备域控的位置以及它们所服务的子网范围,列出所有依赖 DNS 解析的服务和应用清单,评估这些服务在切换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影响程度,制定应急回退方案,明确在遇到严重故障时的快速恢复步骤。|
切换步骤
(一)修改客户端设置
- Windows 系统客户端
- 打开“控制面板”,进入“网络和共享中心”,点击左侧的“更改适配器设置”,右键单击正在使用的网络连接,选择“属性”,在弹出的属性窗口中,双击“Internet 协议版本 4 (TCP/IPv4)”,将首选 DNS 服务器地址更改为备用域控的 IP 地址,次要 DNS 服务器可保持不变或也设置为备用域控的另一个可用 IP(如果有多个),依次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 对于大量客户端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组策略进行批量部署,通过域控制器上的组策略编辑器(gpmc.msc),导航至“计算机配置”→“策略”→“管理模板”→“网络”→“DNS 客户端”,启用相应的策略项来强制指定新的 DNS 服务器地址。
- Linux 系统客户端
- 编辑
/etc/resolv.conf
文件,将其中的nameserver
行对应的值修改为备用域控的 IP 地址,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如 vi 或 nano 打开该文件进行编辑,保存后重启网络服务使配置生效,在 Ubuntu 系统中,可以使用命令sudo service networking restart
;在 CentOS 系统中,则为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
- 编辑
(二)调整域控服务器配置
- 提升备用域控角色
- 登录到备用域控服务器,以域管理员身份打开“服务器管理器”,添加角色和功能向导,选择安装“DNS 服务器”角色(如果尚未安装),安装完成后,打开 DNS 管理控制台,创建与原主域控相同的正向查找区域和反向查找区域,并将原有的资源记录手动复制过来,注意保持区域类型、刷新间隔等参数一致。
- 在 Active Directory 用户和计算机中,将备用域控的提升为全局编录服务器(如果适用),以确保其能够完整地处理域名解析请求,这可以通过右键单击备用域控对象,选择“属性”,然后在“全局编录”选项卡中勾选相应复选框来实现。
- 转移 FSMO 角色(可选但推荐)
- 如果决定让备用域控完全接管主域控的职责,还需要转移一些关键的 FSMO 角色,如架构主机、域命名操作主机等,使用命令行工具
ntdsutil
来进行操作,要转移架构主机角色,先输入roles
,然后选择connections
连接到目标域控,接着进入schema master
子菜单,执行transfer
命令指定新的持有者为备用域控,转移完成后,务必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基于 FSMO 角色的服务正常运行。
- 如果决定让备用域控完全接管主域控的职责,还需要转移一些关键的 FSMO 角色,如架构主机、域命名操作主机等,使用命令行工具
(三)监控与验证
- 实时监控
在切换过程中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密切关注两台域控服务器的性能指标,包括 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网络流量等,可以使用性能监视器(PerfMon)等工具进行实时监测,观察事件日志中是否有关于 DNS 的错误或警告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功能验证
- 从不同子网内的客户端发起各种类型的域名解析请求,如 A 记录查询、PTR 记录查询、MX 记录查询等,验证是否能正确获得预期的结果,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如
nslookup
、dig
(Linux)进行测试,在 Windows 命令提示符下输入nslookup example.com
,查看返回的 IP 地址是否符合预期;在 Linux 终端输入dig +short example.com
,同样检查解析结果的正确性。 - 对依赖 DNS 的关键应用进行功能性测试,如内部邮件系统能否正常收发邮件、文件共享是否顺畅、Web 应用能否通过域名访问等,确保所有业务不受影响且运行稳定。
- 从不同子网内的客户端发起各种类型的域名解析请求,如 A 记录查询、PTR 记录查询、MX 记录查询等,验证是否能正确获得预期的结果,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如
常见问题与解答
切换后部分客户端无法解析域名怎么办?
解答:首先检查这些客户端的 DNS 设置是否正确指向了备用域控的 IP 地址,若设置无误,则可能是由于缓存导致的旧解析结果仍然生效,可以尝试清除客户端本地的 DNS 缓存,在 Windows 系统中使用命令 ipconfig /flushdns
;在 Linux 系统中,重启网络服务或使用特定命令清理缓存(具体命令因发行版而异),还需检查备用域控上的区域传输是否配置正确,确保最新的区域数据已成功同步到备用服务器上。
如何确定何时可以将原主域控降级或退役?
解答:当经过一段时间(建议至少一周)的稳定运行后,确认备用域控作为新的主域控能够可靠地提供 DNS 服务,且所有客户端和应用均正常工作,此时可以考虑对原主域控进行降级操作,但在降级之前,一定要再次备份重要数据以防万一,降级过程可通过“服务器管理器”中的“删除角色和服务”向导来完成,按照提示逐步操作即可,退役后的服务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重新部署其他角色或进行离线维护。
通过以上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较为安全、平稳地实现主备域控 DNS 的切换,保障企业网络环境的稳定运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网络架构和业务需求灵活调整操作细节,并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随时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