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分为三门科目:《专利法律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和《代理实务》,各科目聚焦不同领域,全面考察考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以下是具体说明:
《专利法律知识》
-
核心范围
涵盖中国现行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审查指南、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重点包括:- 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 专利申请流程(撰写要求、受理程序、复审与无效宣告);
- 专利权的保护期限、限制与例外情形;
- 侵权判定标准及法律责任。
-
题型特点
以选择题为主,注重对法条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试,判断某技术方案是否具备新颖性时,需结合优先权日、公开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 -
备考建议
需熟记关键条款(如第22条关于新颖性的规定),并通过历年真题训练案例分析能力。
《相关法律知识》
-
关联法规体系
涉及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主要包括:- 《民法典》中技术合同规则;
- 《著作权法》(如软件代码的双重保护问题);
-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界定;
- 《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
典型考点示例
| 领域 | 高频考点 | 应用场景举例 | |||| | 民法 | 职务发明权属纠纷 | 员工离职后成果归属争议 | | 诉讼程序 | 证据保全申请时限 | 边境措施下的临时禁令 | | 反垄断法 | 标准必要专利FRAND原则 | SELinux开源项目的许可费争议 | -
复习策略
建立跨部门法的知识网络,关注修法动态(如数据知识产权的地方立法试点)。
《代理实务》
-
考核形式
采用主观题模式,模拟真实工作场景:- 根据提供的技术交底书完成高质量权利要求书起草;
- 针对审查意见通知书提出有效答辩策略;
- 处理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中的证据质证环节。
-
评分标准
着重考察三点:
✅ 法律适用准确性(是否遗漏必要技术特征);
✅ 技术转化能力(能否将说明书实施例抽象为上位概念);
✅ 逻辑严谨性(从属权利要求的梯度设置合理性)。 -
强化训练方法
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官方答审案例进行限时写作练习,重点关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实务操作。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非理工科背景的考生如何突破《代理实务》科目?
A:建议采取“三步走”策略:①系统学习机械制图基础以理解结构特征;②精读CPC分类号定义掌握技术领域划分;③通过拆解经典专利文献(如US2020XXXXXX)培养技术解读能力,重点强化功能模块分析法,将复杂系统拆解为可专利性的子单元。
Q2:《相关法律知识》中的冲突规范如何处理?
A:当不同层级的法律文件出现抵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②特别规定优先于一般规定;③新法溯及既往的情形仅限于有利当事人,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中,若地方细则与国家药监局新规冲突,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