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分45类,134类属商品领域,3545类为服务类别,旨在规范注册、管理和消费者识别来源
商标注册体系中,“多少类”指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中的类别划分,该表格将商品和服务按照功能、用途、原料等特点分为45个大类(134类为商品,3545类为服务),申请人需根据自己经营的业务范围选择对应的类别进行注册,以下是具体说明:
✅ 核心作用
每个类别代表一组具有相似属性的商品或服务项目。
- 第9类包含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
- 第25类涉及服装鞋帽;
- 第35类涵盖广告销售服务。
若未正确选择类别,可能导致保护范围不足或被驳回。
📌 常见误区澄清
错误认知 | 实际情况 | 后果 |
---|---|---|
“只注册一个类别就够了” | 需覆盖所有相关业务领域 | 其他类别可能出现同名侵权风险 |
“跨类别自动受保护” | 必须单独申请每个目标类别 | 未注册的类别无法律保障 |
“数字越大越高级” | 编号仅为排序工具,无等级之分 | 误判重点可能导致战略失误 |
📊 典型行业对应参考
行业类型 | 推荐基础类别 | 扩展建议 |
---|---|---|
食品饮料 | 第29/30/32/33类 | +第35类(连锁加盟)、43类(餐饮) |
互联网科技 | 第9/38/42类 | +第35类(电商)、36类(金融支付) |
美妆个护 | 第3类 | +第5类(药品关联)、21类(化妆工具) |
教育培训 | 第41类 | +第16类(教材)、35类(招生推广) |
⚠️ 多类别布局的重要性
当企业计划多元化发展时(如推出子品牌、拓展产品线),需提前布局多个类别。
- 母婴品牌除注册奶粉所在的第5类外,还应考虑婴儿服饰(第25类)、玩具(第28类);
- 连锁酒店集团需同时持有建筑修缮(第37类)、餐饮住宿(第43类)、预订系统开发(第42类)等商标权。
💡 实操建议
- 尽职调查:通过商标局官网检索目标类别是否存在近似商标;
- 防御性注册:对核心商标进行全类申请(尤其驰名商标);
- 动态调整:随着业务扩张定期补充新类别;
- 国际适配:不同国家/地区的尼斯分类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 如果我只生产玩具车,是否需要注册其他类别?
A: 虽然主要归属第28类(玩具),但若产品带有LED灯功能则涉及第11类照明设备,使用电池供电还需考虑第9类电子产品,跨类别特征的产品需多类申请。
Q2: 个人能否随意选择所有45个类别注册?
A: 根据中国《商标法》,申请人需基于“真实使用意图”申报类别,无正当理由的全类注册可能被视为恶意囤积商标,面临驳回或无效宣告风险,建议按实际经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