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的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需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条件
授予专利的客体
在我国,授予专利的客体主要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以下是对这三种类型的详细说明:
发明
-
定义: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必须是技术方案,是自然规律在特定技术领域的运用和结合,而非自然规律本身,所以科学发现不属于发明范畴。
-
类型
- 产品发明:关于新产品或新物质的发明,是自然界从未有过的,利用自然规律作用于特定事物产生的结果,新研发的一种高性能材料、一种新型的电子设备等。
- 方法发明:为解决某特定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手段和步骤的发明,包括制造方法和操作使用方法两大类,一种新的产品制造工艺、一种高效的测试方法等。
- 改进发明:对已有的产品发明或方法发明作出的实质性革新的技术方案,对现有产品的功能进行优化升级、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或降低成本等。
-
特点
- 创新性要求高:需要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 保护范围广:可以保护产品和方法发明,涵盖众多技术领域。
- 审查严格:发明专利申请需经过受理、初审、公布、实审以及授权等五个阶段,审查过程严格,授权时间较长,但专利权稳定性高。
实用新型
-
定义: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只保护产品,不保护方法,且该产品应当是经过工业方法制造的、占据一定空间的实体。
-
保护范围:主要针对产品的结构和形状进行创新,例如对产品的内部构造进行改进以增强其性能、改变产品的形状使其更便于使用或生产等。
-
特点
- 创新性要求相对较低:与发明专利相比,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只需要达到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即可。
- 审查简便快捷:只需进行初步审查,无需实质审查,授权速度快,一般自申请日起六个月至十二个月可获得授权。
- 保护期限较短: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只有10年,自申请日起计算。
外观设计
-
定义: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相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的载体必须是产品,不能重复生产的手工艺品、农产品、畜产品、自然物不能作为外观设计的载体。
-
构成要素:包括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形状是指产品外部的点、线、面的移动、变化、组合而呈现的外表轮廓;图案是由线条、文字、符号、色块的排列或组合在产品表面构成的图形;色彩用于产品上的颜色或者颜色的组合,制造该产品所用材料的本色不是外观设计的色彩。
-
特点
- 富有美感:以美学为基础,注重产品的外观视觉效果,使产品更具吸引力。
- 非功能性:其特征主要是装饰性的,而非为实现某种功能所必需,功能性特征属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畴。
- 审查相对简单:同样无需实质审查,授权较快,一般在申请日起6个月左右即可授权。
相关问题与解答
-
问题: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保护范围上有何区别?
- 解答: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更广,可以保护产品发明、方法发明以及改进发明;而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不保护方法发明。
-
问题: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解答:外观设计的载体必须是产品,且不能是手工艺品、农产品、畜产品、自然物等,产品的色彩不能独立构成外观设计,除非色彩变化形成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