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实质性差异是指事物之间在本质上、关键要素或核心内容方面存在的重要区别,这些区别会对事物的性质、功能、价值或结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不同领域的体现
-
商品领域:在平行进口情况下,未经许可进口的商品与许可进口或本地生产的商品虽使用同样商标,但在配方、口感、规格、制式等方面可能存在实质性差别。
-
法律领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存在实质性差异,如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在法律渊源、法律结构、司法审判方式等方面有明显不同,以合同效力为例,在某些国家可能因形式要件不完备而无效,在另一些国家则更注重实质要件。
-
学术观点领域:如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孟子立足于人的社会属性,主张道德修养是对人先天具有的内在的道德意识的开发;荀子则立足于人的自然属性,强调道德修养是对人后天习得的外在行为规范的内化,这是两种人性论的实质性差异。
-
会计准则领域:各国会计准则制定话语权差异等原因造成实质性差异,例如在资产计量、收入确认等方面存在不同规定,影响企业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和国际资本流动。
判断方法
-
对比关键要素:分析事物的核心要素,如商品的核心成分、技术的关键参数、理论的基本假设等,若这些要素存在显著不同,则可能存在实质性差异。
-
考量功能和效果:观察事物在实现其预期功能和产生效果方面的差异,如果一种方法或产品能实现特定功能且达到良好效果,而另一种不能,或者效果相差悬殊,可能存在实质性差异。
-
分析本质属性:探究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法律的本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不同法律体系在实现这一本质的方式和侧重点上不同,从本质属性角度可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异。
相关问答
-
问题:如何确定两个看似相似的技术是否具有实质性差异?
- 解答:首先要分析核心技术特征,包括技术原理、实现手段、关键参数等,然后对比两者在功能实现、效果达成方面的情况,若一方能实现的功能另一方无法实现,或者实现效果有明显差距,可能存在实质性差异,还需考虑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否能轻易想到两者之间的替代或转换,若不能,通常认为存在实质性差异。
-
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实质性差异怎么办?
- 解答:应充分研究不同文化的背景、价值观、习俗等因素对概念理解的影响,通过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各自文化中对该概念的独特认知,寻找概念的核心内涵和外延的交集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