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著作权罪
(一)构成要件
- 主体方面: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均可构成。
- 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并且以营利为目的,明知是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软件作品而进行销售,具有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意图。
- 客体方面: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包括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复制权、发行权等。
- 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软件作品,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复制发行”包括复制后销售、出租、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制作盗版软件光盘并进行售卖,或者通过网络平台传播盗版软件供他人下载并收取费用等。
(二)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侵权行为 | 具体情形 | | | | |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 | 销售盗版软件属于此情形 | | 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 | | 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 | | | 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 |
对于“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其他严重情节”“违法所得数额巨大”“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司法实践中一般会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涉案金额、侵权范围等因素综合判断,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可能被认定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或者传播他人作品的数量合计在五百件(部)以上的等情形,可能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如果行为人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软件盗版而进行销售,但并非直接参与复制行为,可能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一)构成要件
- 主体方面:同侵犯著作权罪的主体要求,自然人或单位均可。
- 主观方面:必须明知是侵权复制品而故意销售,即对所销售的物品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盗版产品这一事实是明知的。
- 客体方面:侵犯的客体是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和国家关于文化市场的管理秩序。
- 客观方面:表现为销售明知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软件等侵权复制品的行为,且违法所得数额巨大,这里的“违法所得数额巨大”一般是指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
(二)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本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侵权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区分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解答:侵犯著作权罪强调的是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实施了复制发行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并且以营利为目的;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侧重于明知是侵权复制品而进行销售,行为人本身可能并未直接参与复制过程,但对其销售的货物是侵权产品这一事实是明知的,前者更注重对作品的非法复制和传播行为,后者则侧重于销售环节,且销售的是已经制作好的侵权复制品。
问题2:如果只是偶尔少量销售盗版软件,是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解答:偶尔少量销售盗版软件是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虽然从法律条文上看,达到了一定的违法所得数额或其他严重情节标准才构成犯罪,但即使是少量销售,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如果多次少量销售,累计达到一定数额或情节严重程度,也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机关在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时,还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销售对象、是否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