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在专利中的基本概念 IPC全称为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即国际专利分类,它是一套用于对专利申请和专利文献进行分类的国际通用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使各国专利局以及其他使用者在处理专利事务时,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对专利技术内容进行分类,方便专利的检索、管理以及技术信息的交流。
IPC的体系结构
(一)部
IPC将整个技术领域划分为8个部,每个部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分别是: |部|字母|领域范围| |||| |A|人类生活必需|包括农业、食品、烟草、个人或家庭用品等| |B|作业;运输|涵盖各种机械制造、加工,交通运输工具及相关设备等| |C|化学;冶金|涉及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冶金工艺等方面| |D|纺织;造纸|主要关于纺织品、造纸相关的技术| |E|固定建筑物|如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相关技术| |F|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包含各类机械装置、照明设备、加热装置、武器及爆破相关技术等| |G|物理|有关物理学领域的技术,像测量、测试、光学、声学等| |H|电学|涵盖了电力、电子、通信、电磁等电学相关技术内容|
(二)大类
每个部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大类,大类用两位数字表示,在C部(化学;冶金)中,C1代表无机化学相关领域,C21代表冶金领域等。
(三)小类
大类下又分为若干小类,小类通常用一个大写字母和两位数字表示,在C01大类(无机化学)下,C01B代表石灰、氧化镁等相关产品或工艺的小类。
(四)大组和小组
小类下面还可以细分为大组和小组,一般用数字和符号来区分,越往后分类越细致,能更精准地定位专利所涉及的具体技术领域。
IPC的作用
(一)便于专利检索
对于专利审查员来说,通过IPC分类号可以快速筛选出与待审查专利申请相同或相近技术领域的现有专利文献,准确判断该申请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等授权条件,对于普通公众、科研人员或企业研发人员而言,在检索专利信息时,利用IPC分类号能高效地找到自己关注的技术领域内的相关专利,了解技术发展动态,避免重复研发,同时也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技术合作机会或侵权风险预警。
(二)规范专利管理
各专利局在受理、存储、整理专利文件时,依据IPC分类对专利进行归类,使得专利数据库的管理更加有序、科学,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专利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内部的专利管理体系,都可以借助IPC分类实现对大量专利的清晰梳理,方便统计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分析技术发展趋势等工作。
(三)促进技术交流
在国际间,由于有了统一的IPC分类标准,不同国家的专利信息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交流,各国的科研人员、企业能够跨越地域限制,更好地了解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成果,推动技术的扩散和创新,避免因语言、地域差异导致的技术信息壁垒。
相关问题与解答
IPC分类号是如何确定具体的专利所属类别的呢?
解答:确定专利的IPC分类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专利申请人通常会在提交专利申请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建议一个或多个可能相关的IPC分类号,专利审查员在审查申请过程中,会仔细研究专利申请文件中所披露的技术方案,包括其技术目的、实现方式、所属技术领域等多方面内容,审查员会参考IPC分类的定义、规则以及相关的分类指南,将专利申请准确地归类到最合适的IPC分类号下,如果存在多个相关技术领域,可能会给出多个分类号以全面覆盖该专利的技术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专利内容的深入理解,IPC分类号在后续也可能会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除了IPC分类,专利还有其他分类方式吗?
解答:除了IPC分类外,常见的还有洛迦诺分类(用于工业设计)、NICE分类(用于商标),在专利领域,部分国家或地区可能还会有自己的本土分类方式,但这些本土分类往往也会与IPC分类相互参照、配合使用,从技术应用角度等出发,也有按照行业、技术领域的热门程度等进行的非官方分类方式,但IPC分类因其国际通用性和系统性,在专利管理、检索等核心环节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