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常问涉密项目细节、涉密人员情况、保密措施落实、信息传递方式
基本信息核实
审查要点 |
个人身份信息 |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确认身份真实性,防止冒名顶替或身份造假情况,审查申请人是否与提供的身份证件信息一致,是否存在身份信息被盗用可能。 |
工作单位及职务 |
所在单位名称、具体部门、担任职务,了解其工作背景与职责范围,判断是否存在因工作关系可能涉及敏感信息泄露风险,审查在涉密单位工作的人员,其职务是否便于接触机密内容。 |
教育背景 |
毕业院校、学历、专业等,评估专业知识体系,看是否具备理解保密要求的能力基础,以及专业是否与涉密领域相关,增加泄密风险,像涉及军工保密审查,相关专业背景人员可能面临更严格审查。 |
涉密经历排查
审查方向 |
详情 |
过往项目参与 |
询问曾参与的各类项目,尤其关注是否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项目,包括项目名称、时间、角色、接触的信息密级等,若参与过国防科研项目,需详细说明在其中负责的具体工作内容及所涉密级信息处理情况。 |
涉密培训经历 |
有无参加过保密知识培训、涉密资质认证培训等,培训的时间、机构、内容,以此判断其对保密法规、流程熟悉程度,未经过系统培训者可能在保密意识上存在不足。 |
海外经历 |
是否有出国(境)留学、工作、交流等经历,时间、目的地、从事活动,防范境外势力拉拢腐蚀或无意间造成国家秘密外流,如在敏感时期去过敌对国家且接触过相关领域人士,会重点审查。 |
社交关系调查
社交层面 |
审查重点 |
亲属情况 |
直系亲属、旁系亲属(近亲)的职业、工作单位、政治面貌,亲属是否涉及境外组织、分裂势力等,避免因亲属关系导致泄密隐患,如亲属在境外情报机构任职,可能影响审查对象保密可靠性。 |
朋友交往 |
日常社交圈子,频繁接触的朋友身份背景,有无复杂社会关系、不良嗜好朋友,防止朋友诱导或不慎泄密,像与有赌博等恶习且经济状况不佳者交往密切,可能存在被胁迫泄密风险。 |
网络社交 |
社交媒体账号使用情况,发布内容是否涉密或不当言论,网络交友群体,线上交流是否存在泄露敏感信息潜在风险,如在微博、抖音等平台无意透露工作单位涉密场所细节。 |
设备与资料管理
审查对象 |
具体要求 |
办公设备 |
个人使用的电脑、手机、存储介质等设备,是否安装保密软件、有无违规接入外部网络、存储涉密文件情况,如私自将工作电脑带回家中连接不明 WiFi 网络,易遭黑客攻击窃取信息。 |
工作文档 |
工作中产生的纸质文件、电子文档管理方式,借阅登记、销毁流程是否合规,有无私自留存、复印涉密文件现象,像随意将涉密文件丢弃在办公室垃圾桶,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获取。 |
移动存储 |
U 盘、移动硬盘等使用记录,是否专用于涉密信息存储且有加密措施,有无在非涉密环境与涉密环境交叉使用,以防数据泄露扩散。 |
保密制度认知与执行
考察方面 |
内容阐述 |
法规熟悉度 |
对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单位内部保密规章制度了解程度,能否准确说出关键条款,如保密法中关于涉密人员责任规定,不知法不懂法难以有效执行保密任务。 |
日常操作规范 |
在工作中遵循保密操作流程情况,如进入涉密场所安检、信息传递审批等环节执行情况,多次不遵守流程,即便无心也可能酿成大错。 |
应急处理能力 |
面对突发泄密事件或疑似泄密迹象,知晓如何报告、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若一脸茫然,表明保密应急意识薄弱。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如果亲属在海外工作但无不良记录,对保密审查影响大吗?
解答:虽然亲属在海外工作无不良记录有一定积极因素,但仍可能对保密审查产生影响,审查时会进一步考察亲属海外工作性质、所在机构背景等,若亲属在海外从事与国内敏感领域相关业务,或所在机构受国外情报部门关注,即便其自身无不良行为,审查对象也可能因关联关系被要求提供更多证明材料,说明亲属工作情况与自身保密工作无利益冲突、信息交互风险等,以消除潜在疑虑。

问题 2:忘记保密培训部分内容,审查时会不通过吗?
解答:单纯忘记保密培训部分内容不一定导致审查不通过,但会被视为保密意识不足的信号,审查过程中,会更关注对核心保密法规、基本操作规范的掌握与实际应用能力,如果只是偶尔遗忘细节,能通过后续学习、复习迅速弥补,且在日常工作中一贯遵守保密要求,通常问题不大;但若对关键条款如涉密信息界定、传递规则等全然不知,又无法快速学习掌握,会极大增加审查不通过风险,因为这表明缺乏必要的保密知识储备来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