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类似指同一大类下的小类商品或服务类似,注册时需分别查询
群类似是指在商标注册分类中,将具有相似特性、用途、销售渠道、消费群体等因素的商品或服务划分到同一组或同一类别下,形成相对固定的集合,这些集合被称为“类似群”,以下是详细说明:
类似群的划分依据
-
商品或服务的功能:功能相近的商品通常归为同一类似群,文具类中的铅笔、圆珠笔、钢笔等因功能相似被划为同一类似群。
-
用途和消费群体:面向相同消费群体的商品可能属于类似群,如婴儿奶粉与婴儿辅食,均针对婴幼儿群体,易被混淆来源。
-
销售渠道和场景:通过相同渠道销售的商品可能被归类为类似群,超市货架上的零食与饮料可能因销售渠道重叠而被认定为类似。
-
行业惯例和消费习惯:长期形成的行业分类习惯会影响类似群划分,化妆品与护肤品常被归为同一大类下的类似群。
类似群的作用
作用 | 说明 |
---|---|
商标审查 | 帮助商标局判断新申请商标是否与现有注册商标构成近似,避免混淆。 |
侵权判定 | 若两商标用于同一类似群,即使不完全相同,也可能因易混淆而被认定为侵权。 |
注册策略 | 企业可通过注册同一类似群的多个商标,防止他人模仿或抢注。 |
类似群与近似商标的区别
-
类似群:是商品或服务的分类概念,强调客观属性(如功能、用途)的相似性。
-
近似商标:是商标本身的对比概念,强调主观认知(如文字、图形的相似性导致混淆)。
示例:第16类“办公用品”中的1616类似群(如文件夹、订书机),若某商标的文字设计与该群内商品的知名品牌高度相似,即使不在同一小类,也可能被判定为近似商标。
常见问题与解答
问题1:类似群的划分是否绝对?
解答:并非绝对,虽然类似群提供了分类框架,但实际判断需结合具体场景,第9类的“电子测量仪器”(0905类似群)与第16类的“测量用尺”(1616类似群)可能因功能关联被认定为类似商品,需进一步分析混淆可能性。
问题2:如何避免商标因类似群被驳回?
解答:
- 前期查询:在申请前检索同一类似群内的现有商标,避免重复或近似。
- 差异化设计:确保商标的文字、图形与现有商标区别显著,降低混淆风险。
- 扩展保护:若预算允许,可在不同类似群中注册防御性商标,覆盖潜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