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注规定包括《商标法》禁止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专项行动打击
抢注是指以获利等为目的、用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在该领域或相关领域中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域名或商号等权利的行为,以下是关于恶意抢注规定的详细说明:
恶意抢注商标的规定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
构成要件:
- 主观要件:申请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比如看他注册成功后是否自己使用,即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这种产品是否和被抢注人的产品属同类或近似产品;是否对被抢注人高价转让或高价许可使用该商标;是否直接控告被抢注人侵权,并提出赔偿请求。
- 行为要件:申请人采取了不正当手段,如利用与他人同行的关系、曾经合作过的背景,或者同一区域内了解内情等方式,在商标注册申请书和提供的相关材料中不真实地填报有关事项。
- 客观要件:注册成功,且被抢注的商标是已经使用并正在使用的商标,在一定地域被一定的人群所认知。
-
常见类型及典型案例:
- 抢注国家或区域战略等名称:如恶意抢注国家重大工程名称等。
- 抢注突发公共事件相关词汇标志: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有人恶意抢注“雷神山”“火神山”等名称。
- 抢注公众人物姓名等:像“丁真”商标被抢注事件。
恶意抢注域名的规定
-
国际域名方面:通用顶级域名(.com、.net、.org等)由美国政府控制,发生争议时参照美国相关法律和政策处理,1999年11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域名反抢注法》,定义恶意抢注域名为“未经许可,注册的域名是或者包含了美国商标或活着的名人名”,对于恶意抢注者,除了强制取消域名外,还要处以10万美元的罚金。
-
国内域名方面:中国国家代码(.cn)域名由中国政府指定的CNNIC来管理,相关的域名政策有《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恶意注册或使用域名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序号 | 具体情况 |
---|---|
1 | 域名持有人曾要约出售该域名,且索要的价格超过其注册时支出的直接费用,具有营利性。 |
2 | 域名持有人注册有关域名的目的并不在于自己使用,而在于阻止商标权人利用自己的商标或其中的组成部分作域名。 |
3 | 域名持有人以营利为目的,通过故意制造与投诉人享有商标权的标记之间的混淆,引诱、误导网络用户访问域名持有人的网站或其他联机地址的。 |
相关问题与解答
-
问题一:如何判断一个商标注册行为是否属于恶意抢注?
- 解答:需要从主观、行为和客观三方面来判断,主观上要看申请人是否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行为上是否存在不正当手段,如虚假填报信息等;客观上要看商标是否注册成功,以及被抢注的商标是否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等。
-
问题二:如果发现自己的商标被恶意抢注了,应该怎么办?
- 解答:商标领域中的利益相关者有权通过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该机构宣告这类注册商标为无效,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证明自己对该商标的在先使用和影响力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