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法测定酶活力及稀释方法详解
DNS法原理
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还原糖以及基于还原糖生成的酶活力的方法,其原理是基于在碱性条件下,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反应液的颜色强度呈线性关系,通过在特定波长下(通常为540nm)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还原糖的含量,进而推算出酶活力。
酶活力定义与计算
酶活力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通常用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底物减少或产物生成的量来表示,在DNS法中,通过测定酶促反应产生的还原糖量来计算酶活力,一般以每分钟催化产生1μmol还原糖所需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计算公式为:酶活力(U/mL)=(从标准曲线查得的还原糖含量×稀释倍数)/(反应时间×酶液体积)。
试剂准备
- DNS试剂:称取6.3g DNS和262mL 2mol/L氢氧化钠,加到500mL含有185g酒石酸钾钠的热水溶液中,再加5g结晶酚和5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冷却后定容至1000mL,储存于棕色瓶中备用。
- 标准葡萄糖溶液:准确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100mg,蒸馏水定容至100mL,即得1mg/mL的标准葡萄糖溶液,再分别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如0.2mg/mL、0.4mg/mL、0.6mg/mL、0.8mg/mL、1.0mg/mL等,用于制作标准曲线。
- 缓冲液:根据所测酶的适宜pH选择合适的缓冲液,如测淀粉酶可用pH6.8 7.0的磷酸氢二钠 柠檬酸缓冲液。
- 底物溶液:例如测淀粉酶时,可配制1%的淀粉溶液,需现用现配,防止淀粉水解。
酶液稀释步骤
(一)初步稀释
- 取一定体积(如V₁)的待测酶液,置于干净的离心管或具塞试管中。
- 加入一定体积(如V₂)的缓冲液,充分混匀,使酶液初步稀释,稀释倍数为(V₁ + V₂)/V₁,取1mL酶液,加入9mL缓冲液,稀释倍数为10倍。
(二)梯度稀释(可选)
如果初步稀释后的酶液活力仍较高或较低,可进行梯度稀释。 |稀释次数|取上一步酶液体积(mL)|加入缓冲液体积(mL)|稀释倍数|最终稀释倍数(相对于原始酶液)| |||||| |1|1|9|10|10| |2|1|9|10|100| |3|1|9|10|1000|
测定操作流程
- 标准曲线制作:取不同浓度的标准葡萄糖溶液各1mL,分别加入DNS试剂1mL,沸水浴煮沸5分钟,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适当体积(如25mL),在54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 酶促反应:取稀释后的酶液适量(如0.5mL)与底物溶液(如1%淀粉溶液1mL)混合,在适宜温度(如淀粉酶为37℃)下准确反应一定时间(如5分钟),立即加入DNS试剂1mL终止反应,并沸水浴煮沸5分钟,冷却后定容。
- 测定吸光度:以不加酶液的反应体系作为空白对照,在540nm波长下测定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还原糖含量。
注意事项
- DNS试剂应避光保存,防止分解失效。
- 酶促反应的条件(温度、时间、pH等)需严格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比色测定时,应确保比色皿清洁,溶液无气泡,以免影响吸光度的测定。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为什么DNS法测定酶活力时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答:酶的活性受温度和时间影响很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使反应速度改变,导致测定的还原糖量不准确,进而影响酶活力的计算,反应时间同样关键,时间过短,反应未充分进行,不能准确反映酶的催化能力;时间过长,底物可能被耗尽或出现其他副反应,也会使测定结果偏离真实值,只有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才能保证酶活力测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问题2:如果在DNS法测定中,吸光度超过了标准曲线的范围,应该怎么处理?
答:如果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范围,说明还原糖的量过高,此时可以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后再测定吸光度,若原样品稀释了10倍,吸光度仍超出标准曲线上限,可再取一定体积(如0.5mL)的该样品,加入缓冲液进一步稀释(如加入4.5mL缓冲液,稀释10倍),然后重新测定吸光度,将结果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计算还原糖含量和酶活力,在后续实验中,可适当调整酶液的稀释倍数,使测定值落在标准曲线范围内,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DNS法测定酶活力及合理的酶液稀释方法是准确获取酶活力数据的关键,操作过程中需严谨对待各个环节,以确保实验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