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责任
- 停止侵权
这是最基本的民事责任,一旦被判定侵犯专利,被告必须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包括停止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等侵犯专利产品或方法的行为,如果某企业未经授权生产并销售了侵犯他人专利的产品,法院会责令其停止生产该侵权产品,同时禁止在市场上继续销售库存的侵权商品。
- 赔偿损失
- 赔偿原则: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赔偿数额,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若专利权人能够证明自己因为侵权产品的出现,导致其产品销量下降,利润减少,那么侵权方需要赔偿这部分损失,如果实际损失和侵权获利都难以确定,法院会根据专利的类别、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定数额的赔偿,一般在1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特殊情况除外)。
- 考虑因素:在确定赔偿数额时,还会考虑专利的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侵权人的主观恶意程度等,故意侵权且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赔偿数额可能会更高。
- 消除影响
侵权方可能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消除因侵权行为给专利权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这可能包括在相关媒体上发布声明,澄清事实,恢复专利权人的声誉等,如果侵权产品在市场上对专利产品的声誉造成了损害,侵权方可能需要通过公开渠道说明情况,消除消费者的误解。
行政责任
- 罚款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对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进行处罚,对于假冒专利的行为,可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违法所得一定倍数的罚款,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假冒专利行为,可处以非法经营额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经营额或者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下的,可以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
- 没收违法所得和侵权产品
行政机关可以没收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以及用于实施侵权行为的产品,如果侵权企业通过销售侵权产品获得了利润,这些利润将被没收,同时库存的侵权产品也会被依法收缴。
刑事责任
- 构成犯罪的情形
当侵权行为情节严重时,可能构成犯罪,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会受到刑事处罚,这里的“情节严重”一般包括非法经营数额巨大、给专利权人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况。
- 刑罚种类
对于构成犯罪的侵权行为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具体的量刑标准会根据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社会危害性等因素确定,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可能被视为情节严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责任类型 | 举例 | |
---|---|---|
民事责任 | 停止侵权 | 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 |
赔偿损失 | 按权利人损失或侵权人获利赔偿,如因侵权导致专利产品销量下降的利润损失赔偿 | |
消除影响 | 在媒体发布声明恢复专利声誉 | |
行政责任 | 罚款 | 假冒专利无违法所得罚25万以下,有违法所得按倍数罚 |
没收违法所得和侵权产品 | 没收侵权利润和库存产品 | |
刑事责任 | 构成犯罪情形 | 假冒专利情节严重,如非法经营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 |
刑罚种类 | 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如非法经营额25万以上可能判刑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判断专利侵权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从而构成刑事犯罪? 解答:判断专利侵权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非法经营数额,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况;二是违法所得数额,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也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三是给专利权人造成的损失,如果导致专利权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如企业破产、市场份额严重萎缩等后果,也可能构成情节严重;还考虑侵权行为的次数、范围以及对市场秩序的破坏程度等因素。
问题2: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如何确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 解答:确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通常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产品销售量的减少,对比侵权行为发生前后专利产品的销量变化,计算出因侵权导致的销量下降部分对应的利润损失,其次是价格侵蚀,如果侵权产品以低价销售,导致专利产品被迫降价,要考虑这部分价格差带来的损失,还包括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如律师费、调查取证费等,要考虑专利产品的市场份额、利润率、未来预期收益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