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可优先用关键词、分类号,还可结合申请人、发明人等字段,以提高检索
专利检索的关键字段
(一)申请号/专利号
- 定义:申请号是在专利申请时由专利局赋予的编号,专利号则是在专利授权后确定的编号,每个专利都有唯一的申请号和专利号,通过它可以精准定位特定的专利。
- 示例:一项中国发明专利的申请号可能是“202410XXXXXX.X”,专利号为“ZL202410XXXXXX.X”,如果已知某个专利的申请号或专利号,就能直接在专利数据库中检索到该专利的详细信息,包括发明内容、申请人、发明人、申请日期、授权日期等。
- 应用场景:当你已经知道某项特定专利的编号,比如从一篇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获取了专利号,或者在商业交易中涉及到具体专利的查询时,使用申请号/专利号进行检索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二)发明人/设计人
- 定义:发明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设计人则是针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而言,是完成该设计的人,通过发明人/设计人字段检索,可以找到某个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所有专利成果。
- 示例:假设著名科学家艾丽莎·史密斯(Elisa Smith)在多个领域有多项发明,在专利数据库中输入她的名字作为发明人进行检索,就可以找到她申请的所有专利,这些专利可能涉及不同的技术领域,如生物医药、电子工程等。
- 应用场景:对于研究某个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评估其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或者追踪行业内知名专家的技术发展方向时非常有用,一家科技公司想要了解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动态,就可以通过检索对方技术骨干作为发明人的专利情况来获取信息。
(三)申请人/专利权人
- 定义:申请人是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的单位或个人,专利权人则是在专利授权后拥有该专利所有权的主体,这两个字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专利的归属情况,以及某个企业、机构或个人的专利布局。
- 示例: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在专利检索中输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申请人/专利权人进行检索,可以得到华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和获得授权的所有专利信息,包括5G通信技术、芯片设计、智能手机等方面的众多专利。
- 应用场景:用于分析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投资机构在对某家企业进行估值时,会关注其专利资产情况,通过检索该企业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评估其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和成果,也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情况。
(四)分类号
- 定义:专利分类号是根据专利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和具体内容,按照国际通用的分类标准(如国际专利分类IPC、美国专利分类USPC等)所确定的编号,它将无数的专利按照技术主题进行分类,便于在特定技术领域内进行检索。
- 示例:在国际专利分类中,A01N属于农业领域的农药或合成农药的制备等分类,如果关注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专利,就可以在分类号字段中输入“A01N”及其下位分类号进行检索,从而找到大量与该领域相关的专利。
- 应用场景:当需要在某个特定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时,通过分类号可以快速聚焦到该领域的相关专利,一家制药公司想要研发新型抗癌药物,就可以在药物化学相关的分类号下进行检索,了解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已有的专利保护情况,避免重复研发并寻找技术创新点。
(五)关键词
- 定义:关键词是从专利文献中提取出来的能够反映专利主要内容的词汇或短语,它可以是技术术语、产品名称、方法步骤等关键信息,通过关键词检索,可以快速找到与特定主题相关的专利。
- 示例:如果关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方面的专利,可以选择“新能源汽车”“电池”“锂离子电池”“续航里程”等关键词进行检索,专利数据库会根据这些关键词在专利标题、权利要求书等内容中进行匹配,返回相关的专利结果。
- 应用场景:适用于对特定技术主题进行初步探索和了解,一个创业者想要进入智能家居领域,但对该领域的专利情况不太熟悉,就可以通过输入一些智能家居相关的关键词,如“智能门锁”“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家居传感器”等,来获取该领域的专利概况,为自己的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设计提供参考。
(六)发明内容/摘要
- 定义部分详细描述了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和达到的技术效果等;摘要则是对发明内容的简短概括,通过对这两个字段的检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专利的核心内容。
- 示例:假设想要查找一种能够提高太阳能光伏板发电效率的新型涂层技术相关的专利,在检索时可以在发明内容或摘要字段中输入“太阳能光伏板”“发电效率”“涂层”等关键词组合,这样可以找到那些在技术方案中涉及到这些关键要素的专利。
- 应用场景:在对特定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时,通过检索发明内容/摘要可以帮助筛选出真正符合需求的专利,科研机构在进行技术攻关时,需要参考前人在类似技术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就可以通过详细的技术描述来精准检索相关专利,以便学习和借鉴。
(七)权利要求书
- 定义: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的核心法律文件,它明确了专利的保护范围,包括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通过检索权利要求书,可以准确判断一项专利是否与自己的研发方向存在潜在的侵权风险或交叉领域。
- 示例:如果一家企业正在研发一款新型的智能手表产品,想要确定是否存在侵犯他人专利权的风险,就可以在权利要求书字段中输入与智能手表相关的功能和技术特征,如“触控屏幕”“心率监测”“运动数据记录”“无线充电”等关键词,然后仔细分析检索到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内容,看自己的产品是否落入他人的专利保护范围。
-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专利侵权风险评估、技术转让和许可谈判等场景,在进行技术转让时,受让方需要仔细研究转让专利的权利要求书,确保自己获得的权益清晰明确;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也需要通过检索相关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来规避侵权风险。
(八)公开日/公告日
- 定义:公开日是指专利申请被专利局公开的日期,公告日则是专利授权后进行公告的日期,这两个日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专利的时间进程和技术发展的阶段性情况。
- 示例:如果想要了解某一技术领域在最近一年内的新专利动态,就可以在公开日字段中设置时间范围为近一年进行检索,这样可以获取到该领域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创新趋势。
- 应用场景:对于跟踪技术发展动态、了解行业最新趋势以及评估专利的新颖性等方面非常重要,科技情报机构会定期关注各领域专利的公开情况,以便及时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最新的技术情报;企业在制定技术研发战略时,也会参考近期公开的专利情况,把握技术发展方向。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检索字段来进行专利检索?
解答:选择检索字段要根据具体的检索目的和需求来决定,如果是要查找特定专利的详细信息,已知申请号/专利号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这两个字段进行检索最为准确;若是想了解某个科研人员的成果,就选择发明人/设计人字段;分析企业专利布局则使用申请人/专利权人字段;在特定技术领域内搜索相关专利时,分类号是很好的选择;对于初步探索某个技术主题,关键词检索比较方便;而当需要深入了解专利的核心内容和保护范围时,则需要结合发明内容/摘要和权利要求书字段进行检索;如果想跟踪技术发展的时间进程,公开日/公告日字段会很有帮助。
问题2:为什么有时候使用关键词检索得到的专利结果并不准确?
解答:关键词检索不准确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关键词选择不当,没有准确涵盖要检索的技术主题的关键要素,或者选择了过于宽泛或狭窄的关键词,二是专利数据库中的文本表述存在差异,不同的发明人可能对同一技术概念采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导致漏检或误检,三是专利文献的语言多样性,一些非英文的专利在翻译成英文或其他语言时可能会出现语义偏差,为了提高关键词检索的准确性,可以尝试多选几个相关的关键词进行组合检索,并且不断调整和优化关键词,同时结合其他检索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