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劫持指在用户本地网络环境中,DNS查询被非法篡改,导致
本地DNS劫持详解
定义
本地DNS劫持是指用户所在的本地DNS服务器被攻击者篡改,替换成恶意的DNS服务器,以便攻击者控制DNS查询结果的一种网络攻击手段,在正常情况下,当用户尝试访问一个网站时,浏览器会向本地DNS服务器查询该网站对应的IP地址,然后根据返回的IP地址进行访问,而当本地DNS被劫持后,用户发起的DNS查询请求会被重定向到攻击者控制的DNS服务器,从而得到错误的IP地址,导致用户被导向到攻击者所控制的站点,而不是他们原本意图访问的站点。
常见原因
原因类型 | 具体说明 |
---|---|
软件漏洞 | 本地计算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存在软件漏洞,如操作系统、浏览器插件、DNS客户端软件等存在安全缺陷,攻击者可利用这些漏洞获取系统权限,进而篡改本地DNS设置。 |
恶意软件感染 | 计算机感染了病毒、木马、恶意广告软件等恶意程序,这些恶意软件可能会在后台悄悄修改本地DNS配置,将用户的DNS查询引导至恶意服务器。 |
路由器被攻击 | 路由器的管理员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或被暴力破解,攻击者入侵路由器后,可以更改路由器的DNS设置,影响所有通过该路由器上网的设备。 |
DNS缓存投毒 | 攻击者向本地DNS缓存中注入错误的IP地址与域名映射关系,当用户再次访问该域名时,就会直接从缓存中获取错误的IP地址,导致访问异常。 |
危害
(一)对个人用户的危害
- 隐私泄露:攻击者可以通过劫持用户访问的网站,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银行账户等,从而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 财产损失:用户可能因误操作而向钓鱼网站转账,造成经济损失。
- 设备感染恶意软件:用户被重定向到包含恶意软件的网站,下载并安装恶意程序,使设备沦为黑客的工具,如被用于发送垃圾邮件、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等。
(二)对企业和组织的危害
- 数据泄露风险:企业用户的数据可能被攻击者窃取,导致商业机密外泄,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竞争压力。
- 品牌信誉受损:企业或组织的网站被劫持后,用户可能会遇到虚假信息、欺诈行为等,这将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度。
- 业务中断风险:关键业务系统若因DNS劫持而瘫痪,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服务中断和客户流失。
防范措施
(一)技术层面
- 使用安全的DNS服务器:选择信誉良好、技术实力强的DNS服务提供商,如Google Public DNS(8.8.8.8和8.8.4.4)、Cloudflare DNS(1.1.1.1和1.0.0.1)等,减少DNS劫持的风险。
- 启用DNSSEC:DNSSEC(DNS Security Extensions)是一种增强DNS安全性的协议,通过数字签名确保DNS响应的真实性,防止DNS缓存中毒攻击。
- 定期检查DNS设置:确保本地和路由器的DNS配置未被篡改,定期更新DNS缓存,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 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通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监测和阻止潜在的DNS劫持攻击,提高网络安全性。
(二)管理层面
- 定期修改密码:网站管理员应定期修改域名管理系统账号的密码,并设置复杂的密码组合,以防止黑客通过暴力破解或遍历方式获得账号控制权。
- 锁定DNS解析记录:对DNS解析记录进行锁定可以防止攻击者通过修改DNS记录来进行劫持。
- 定期备份DNS记录:将DNS记录备份到多个地方,以便在记录被篡改时可以迅速恢复。
(三)用户教育层面
- 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向用户普及DNS劫持的危害和防范措施,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避免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访问可疑的网站。
- 谨慎使用公共网络:在使用公共无线网络时,尽量避免进行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如网上银行转账、登录重要账号等,如果必须使用,应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等加密通信方式,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
相关问题与解答
(一)问题
如何判断自己的电脑是否遭受了本地DNS劫持?
(二)解答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判断:
- 访问常用网站:尝试访问一些常用的、熟悉的网站,如果发现网站打开的速度明显变慢,或者出现了奇怪的重定向、弹窗广告等异常情况,可能是遭受了DNS劫持。
- 使用不同DNS服务器对比:手动将本地DNS服务器设置为公共的、可靠的DNS服务器(如Google Public DNS或Cloudflare DNS),然后再次访问之前出现异常的网站,如果问题得到解决,说明原来的本地DNS可能被劫持。
- 检查网络连接详情:在浏览器中查看网页加载时的DNS解析信息,查看实际解析到的IP地址是否与预期的一致,如果发现解析到的IP地址与正常情况不符,可能是DNS被劫持了。
(一)问题
除了文中提到的防范措施,还有哪些其他方法可以预防本地DNS劫持?
(二)解答
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保持操作系统、浏览器、网络安全软件等的及时更新,以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 使用网络安全防护工具:如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反恶意软件工具等,定期进行全面扫描,及时发现和清除潜在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