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放弃授权指专利权人在专利授权后通过书面声明或停缴年费终止专利权,需全体共有人同意且不可部分放弃
基本定义
专利放弃授权是指专利权人通过主动声明或法定程序,提前终止专利权的行为,放弃后,该专利技术将不再受《专利法》保护,任何人均可自由实施相关技术,且专利权人无法再以侵权为由主张权利。
放弃授权的类型
类型 | 说明 |
---|---|
全部放弃 | 彻底终止专利权,所有技术内容均进入公共领域。 |
部分放弃 | 仅放弃专利中部分权利要求(如特定实施方式),保留其余权利。 |
自愿放弃 | 专利权人主动申请放弃(如因技术过时、节省年费等)。 |
强制放弃 | 因未缴纳年费、未履行义务等原因,专利权被依法终止。 |
常见放弃原因
- 经济因素:避免持续缴纳年费,降低维护成本。
- 技术迭代:专利技术已被新技术替代,失去市场价值。
- 战略调整:企业业务方向变更,不再需要专利保护。
- 防御性目的:防止专利被竞争对手利用或规避。
- 公共利益:主动开放技术,促进行业创新(如部分开源专利)。
法律后果
- 权利终止:专利权自放弃之日起消灭,技术进入公有领域。
- 侵权豁免:放弃前已发生的侵权行为通常不再追溯。
- 不可逆性:原则上不可恢复(除非因欺诈、胁迫等特殊情形)。
- 对许可合同的影响:若专利已许可他人,需协商解除或调整条款。
放弃流程(以中国为例)
- 提交书面声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提交《专利权放弃声明》。
- 审核与登记:专利局审查后注销专利权,并公告终止。
- 生效时间:声明自公告日起生效,专利权正式终止。
其他国家/地区差异:
- 美国:需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交放弃通知(37 CFR §305)。
- 欧洲:通过EPO提交放弃请求,需明确专利号及放弃范围。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专利放弃后,他人能否申请相同技术?
解答:是,放弃后的专利技术进入公有领域,他人可自由使用、改进并申请新专利(需符合新颖性要求)。
问题2:部分放弃专利后,剩余权利如何保护?
解答:未放弃的权利要求仍受保护,若放弃某一实施例,他人仍不可侵犯其他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方案,需在放弃声明中明确具体范围。
提示:专利放弃涉及法律与商业风险,建议咨询专业知识产权律师或代理机构,确保符合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