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专利是7岁学生李钧博发明的“可保持水平和后视的学生班牌”
最小的专利
最小的专利通常指发明人年龄最小或专利结构最简单的专利,以下是几种典型情况及案例:
发明人年龄最小的专利
发明人 | 年龄(获专利时) | 专利名称/类型 | 国家/地区 | 时间 |
---|---|---|---|---|
Sam | 5岁 | 扫帚改良设计(实用新型) | 英国 | 2008年 |
帕奇 | 6岁 | 未提及具体发明(实用新型) | 美国 | 时间未明确 |
李钧博 | 7岁 | 可保持水平和后视的学生班牌(实用新型) | 中国 | 2015年 |
案例详情:
- Sam:3岁时发明双头扫帚,通过橡皮筋组合两个扫帚头,解决频繁更换工具的问题,其父(专利律师)协助申请,2008年获英国专利认证。
- 帕奇:6岁被授予专利,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专利持有人,但具体发明信息未公开。
- 李钧博:7岁发明“可保持水平和后视的学生班牌”,优化课桌排列效率,2015年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结构最简单的“最小可售单元”(SSPPU)
此概念源于专利侵权赔偿计算,指最小可独立实施并产生价值的技术单元,常用于多组件产品(如机械、电子设备)的许可费评估。
- 一台机器由多个部件组成,其中某个关键部件(如传感器)若可单独销售并实现核心技术价值,则视为SSPPU。
- SSPPU的界定影响侵权赔偿金额,需结合技术独立性、市场价值等因素综合判断。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发明人年龄最小的专利是否具有实际商业价值?
解答:多数情况下,儿童发明的专利技术较为简单(如生活工具改良),商业价值有限,但个别案例可能被开发为玩具或教育产品(如水下对讲机)。
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专利是否符合“最小可售单元”?
解答:需满足两个条件:
- 技术独立性:该单元可单独实现专利核心功能;
- 市场独立性:存在对该单元的直接市场需求或许可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