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核心,结合说明书及附图确定,受《专利法》第六十四条规范。
专利保护的范围定义
专利保护的范围是指专利权人依法享有的排他性权利所覆盖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其核心由权利要求书明确界定,并结合说明书和等同原则进行解释,以下是具体说明:
权利要求书:核心依据
- 作用:直接划定专利保护的边界,明确受保护的技术特征。
- 类型:
- 独立权利要求:概括最广义的保护范围(如必要技术特征)。
- 从属权利要求:在独立权利要求基础上追加附加特征,进一步限定范围。
- 示例:
权利要求:一种智能手机,包括触摸屏(101)、处理器(102)和电池(103),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为柔性OLED材质。
保护范围:仅覆盖包含“柔性OLED触摸屏”的智能手机,若替换为LCD屏则不侵权。
说明书:解释与补充
- 作用:用于澄清权利要求中的模糊表述,限制或扩展保护范围。
- 规则:
- 当权利要求中的术语存在多种解释时,以说明书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准。
- 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方案可“反推”权利要求的含义(如实施例中的技术细节可能缩小保护范围)。
- 示例:
若说明书强调“柔性OLED”需满足“弯曲半径≤5mm”,则未达到此参数的同类屏幕不构成侵权。
等同原则:扩展保护
- 定义:即使被控侵权物未完全复制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若其以“实质相同”的方式实现相同功能、效果,仍可能构成侵权。
- 判定标准:
- 功能相同:替代技术特征实现相同目的。
- 手段相同:替换手段在技术上无实质性差异。
- 效果相同: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 示例:
权利要求保护“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块”,若他人使用“红外指纹识别模块”但结构、效果雷同,可能被判等同侵权。
地域性与时间性
- 地域性:仅在申请国/地区有效(如中国专利在美国不受保护)。
- 时间性:
- 发明专利:自申请日起20年。
-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自申请日起10年/15年(中国)。
- 过期后:技术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可自由使用。
专利类型与保护范围对比表
专利类型 | 保护对象 | 保护期 | 范围特点 |
---|---|---|---|
发明专利 | 产品、方法、工艺等技术方案 | 20年 | 最广,可涵盖复杂技术(如算法、化学配方)。 |
实用新型专利 | 产品的形状、结构或组合 | 10年 | 限于物理结构改进(如机械装置、家具)。 |
外观设计专利 | 产品的外观设计(形状、图案、色彩) | 15年 | 仅保护视觉设计,不涉及技术功能。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判断某一技术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解答:
- 拆解技术特征:将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逐项对比。
- 适用等同原则:若某些特征虽不同但“实质等同”,仍可能侵权。
- 参考说明书:若权利要求中术语存在歧义,以说明书描述为准。
示例:某专利要求“太阳能板倾斜角度为30°”,若他人使用31°且效果相同,可能被判等同侵权。
问题2:专利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是否会影响保护范围?
解答:
- 可能缩小范围:若实施例对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具体限制(如参数、材料),则保护范围可能仅限于此。
- 例外: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权利要求未明确限定,则以权利要求为准。
示例:权利要求要求“高分子材料”,说明书实施例仅提及“聚乙烯”,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