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的显著特征为独特识别性,可区分来源,非
商标的显著特征详解
显著特征的定义
商标的显著特征是指其能够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特有属性,是商标获得法律保护的核心要件,缺乏显著性的标记无法注册为商标,因其无法履行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
显著特征的类型
类型 | 说明 | 示例 |
---|---|---|
固有显著性 | 商标本身即具备独特性,无需依赖使用即可识别来源 | "Kodak"(臆造词)、"Apple"(任意性词汇) |
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 | 原本缺乏显著性的标记,经长期使用使消费者产生特定联想 | "微信"(最初为通用词汇,后因使用获得显著性) |
显著特征的分类标准
- 通用名称
- 直接表示商品或服务的名称(如“苹果”用于水果),完全缺乏显著性,不可注册。
- 描述性标志
- 描述商品特点、功能等(如“清凉”用于饮料),需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方可注册。
- 暗示性标志
- 间接暗示商品特性(如“洁齿”用于牙膏),需结合想象力理解,通常可注册。
- 任意性标志
- 与商品无关但具有固有含义的词汇(如“长城”用于电子商品),需证明非通用名称。
- 臆造性标志
- 无实际含义的独创词汇(如“Xbox”“Google”),显著性最强,可直接注册。
法律意义
- 注册要件
《商标法》规定,缺乏显著特征的标志不得注册(如中国《商标法》第11条)。
- 保护范围
显著性越强,商标专用权范围越广(如“Nike”受全类保护,而“西瓜”仅能用于特定商品)。
- 维权依据
他人擅自使用相同或近似标志导致混淆的,可基于显著性主张侵权。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判断一个商标是否具备显著性?
解答:
- 固有显著性:检查是否为臆造词、任意性词汇或独特图形,TikTok”无实际含义,具备显著性。
- 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若为描述性词汇(如“快充”),需证明通过长期宣传、消费者认知已形成品牌关联。
- 反例:通用名称(如“手机”)、直接描述功能(如“防水”用于雨衣)通常缺乏显著性。
问题2:描述性词汇如何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
解答:
- 持续宣传:投入广告强调品牌与词汇的关联(如“微信”初期通过“摇一摇”功能绑定品牌)。
- 市场独占:长期唯一使用该词汇,使其脱离描述性含义(如“知乎”从“你知道吗”演变为专属平台代名词)。
- 消费者认知:通过市场调查证明消费者已将该词汇与特定品牌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