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书是专业人士针对专利相关问题出具的,包含对专利可行性、创新性
- 定义:专利意见书通常指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由相关方出具的对专利申请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专利审查意见书和专利公众意见书等类型。
- 作用:为专利申请的审查、修改和完善提供依据和指导,有助于确保专利的质量和合法性,维护专利制度的公平和有效。
专利审查意见书
- 出具主体:由专利审查机构(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员在审查专利申请过程中发出,包括对申请的专利请求的可专利性(如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评估,以及对申请文件中存在问题的指正,如格式问题、内容不完整、权利要求不清晰等。
- 特点
- 法律性:是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申请人的回应直接影响专利最终授权与否。
- 专业性:涉及专业术语和复杂技术分析,审查员具备相应技术背景及法律知识。
- 程序性:标志着专利审查程序的重要节点,申请人需认真对待以满足后续要求。
- 时限性:申请人一般需在规定时间内回复,逾期可能导致申请被视为撤回或放弃。
- 常见类型
- 初步审查意见书:初步审查完毕后发出,包含对申请文件的基本审查结果。
- 补充审查意见书:初步审查后,要求申请人提供更多信息或实质性修改,以完善申请。
- 通知书:申请不符合专利法要求时发出,说明驳回原因及申请人权利和下一步选择。
- 决定书:审查完毕后发出,正式表示是否授予专利。
专利公众意见书
- 定义: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任何人可对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申请向专利局提出的意见。
- 针对对象:仅针对发明专利,因为发明专利先公开后审查,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是审查授权后才公开。
- 撰写要点
- 基本信息:开头写明目标专利的申请号、发明名称、申请人等信息。
- 法律依据:指出目标专利违反的具体条款。
- 对比分析:将目标专利技术特征与检索到的对比文件逐一对比,明确相同点和不同点,附上外文文献的中文译文。
- 逻辑论证:基于对比分析阐述目标专利问题,如缺乏新颖性或创造性等,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 格式规范:参考专利审查意见通知书格式,语言准确专业。
- 提交方式:可通过邮寄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处或面交至受理窗口。
相关问题与解答
- 问题1:收到专利审查意见书后,多久内必须回复?
- 解答:申请人需要在收到专利审查意见书后的4个月内进行答复,如果存在特殊情况无法按时答复,可以请求延期回复,但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具体的时间限制和规定可能因不同的专利类型和审查阶段而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的审查意见书中的要求来确定。
- 问题2:专利公众意见一定会被审查员采纳吗?
- 解答:不一定,专利局收到的公众意见会存入该申请文档中供审查员在实质审查时考虑,但审查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和证据进行判断和决策,并非所有公众意见都会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