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专利侵权案件
定义
专利侵权案件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即侵犯了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所享有的独占权,这种行为可能包括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或进口专利产品或方法等。
构成要件
-
存在有效的专利权:这是专利侵权的前提,专利权必须在有效期内,且按时缴纳了年费,保持权利有效,如果专利权已经过期、被无效或放弃,则不存在侵权问题。
-
有侵害行为: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了受专利保护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包括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专利产品或方法。
-
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侵权行为必须是为了生产经营的目的,如果是非商业目的,如个人研究、实验等,一般不构成侵权。
-
主观无过错:专利侵权一般不以主观故意为构成要件,即使侵权人不知道是专利产品,只要实施了上述行为,就可能构成侵权,在确定赔偿责任时,主观过错可能会影响赔偿数额。
常见类型
-
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他人未经授权,擅自生产专利权人的发明创造。
-
使用专利方法:使用专利权人所保护的方法进行生产或提供服务。
-
销售或许诺销售专利产品:销售侵犯专利权的产品,或通过广告、展览等方式许诺销售专利产品。
-
进口专利产品:将侵犯专利权的产品从国外输入到国内。
-
帮助侵权:提供专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设备、模具等,或者诱导、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
法律后果
-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赔偿数额可以根据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且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还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
行政责任: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对于假冒专利的行为,还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
刑事责任:如果侵权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相关案例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专利侵权案件:
序号 | 案例名称 | 案号 | 基本情况 |
---|---|---|---|
1 | “蜜胺”发明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两案 | (2020)最高法知民终1559号、(2022)最高法知民终541号 |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烨晶科技有限公司诉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及技术秘密纠纷案,判赔总额达2.18亿元 |
2 | “伸缩缝装置”标准必要专利侵权案 | (2020)最高法知民终1696号 | 徐某诉河北易德利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全额支持权利人300万元赔偿请求 |
3 | “动态密码USB线材”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 | (2022)最高法知民终124号 | 深圳市租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诉深圳市森树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采用“先行裁驳、另行起诉”的处理方式 |
4 | “结固式锚栓”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 | (2021)最高法知民终1066号 | 福州百益百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诉上海点挂建筑技术有限公司等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因抵触申请抗辩成立而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专利侵权?
解答: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专利侵权,主要看该行为是否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了受专利保护的行为(如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或进口专利产品或方法),并且该行为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有效的专利权以及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免责情形,如果满足以上条件,则可能构成专利侵权。
问题2:专利侵权案件中如何确定赔偿数额?
解答: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确定赔偿数额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二是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三是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如果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法定赔偿,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且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