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需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申请文件要齐备且主体适格
发明专利的要素
(一)新颖性
- 定义: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 判断标准:一般以现有技术为对比基准,现有技术包括在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在国内公开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一项新的电子产品发明,如果在市场上从未出现过类似功能和结构的产品公开销售或展示,且没有相关技术资料公开其原理和构造,就有可能具备新颖性。
- 举例:比如一种全新的折叠式手机设计,其独特的折叠结构和实现方式在之前从未被公开过,与已有的手机形态有明显区别,就满足了新颖性的要求。
(二)创造性
- 定义: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 判断要点:对于发明而言,“突出的实质性特点”通常指发明超越了现有技术,具有突破性的技术特征,不是现有技术的简单拼凑或显而易见的改进;“显著的进步”体现在技术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有明显提升,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改善了性能等,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相对发明较低,但也需具备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一种新的药物合成方法,相比传统方法能大幅提高产率、减少杂质,就具有创造性。
- 举例:某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通过创新的材料组合和结构设计,使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充电时间显著缩短,相比之前的电池技术有质的飞跃,具备创造性。
(三)实用性
- 定义: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 具体要求:发明必须能够在产业中制造或实施,不能是纯粹理论或抽象的概念,要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要能带来积极的技术效果,如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效率、改善质量等,一种新型的农业灌溉设备,能够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方便地制造和使用,有效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就符合实用性要求。
- 举例:一款智能健身器材,用户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它进行锻炼,并且它能根据用户的运动数据提供个性化的训练建议,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具备实用性。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如果一项发明在某个小范围内公开使用了,是否一定失去新颖性? 解答:不一定,根据专利法规定,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发明创造,在规定的期限内(一般是自展出之日起 6 个月内)不丧失新颖性;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发明创造,也在规定期限内(自发表之日起 6 个月内)不丧失新颖性,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发明创造内容的,在泄露后 6 个月内,申请人提出专利申请的,不丧失新颖性,但如果是在一般场合公开使用且不符合上述特殊情形,通常会使发明丧失新颖性。
问题 2:如何判断一项发明的创造性是否满足要求? 解答:判断创造性时,一般会将该项发明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首先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然后分析本发明与最接近现有技术相比的区别特征,以及这些区别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如果区别特征不是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手段、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并且带来了显著的技术效果进步,如性能大幅提升、成本显著降低、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等,就可以认为该发明具备创造性,还会考虑该发明在所属技术领域中的创新程度和技术进步意义,综合判断其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