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商标最后被其持有者王超以百万价格卖给了广东一家大型食品企业
芈月商标的最终处理
商标注册背景
郑州小伙王超在2014年9月,因喜爱小说《芈月传》,以母亲名义注册了“芈月”商标的第29类(肉、零食、蛋等)和第30类(咖啡、茶、甜食、面包等),原计划用于蛋糕店,同期,郑州的李先生注册了第3类(化妆品、洗护用品)和第35类(商业管理、广告)。
商标价值爆发
2015年底,电视剧《芈月传》热播,“芈月”商标关注度飙升,王超最初收到上海商人60万元的报价,后广东食品企业出价100万元,其商标估值从注册成本4000元暴涨至百万级别,李先生持有的第3类商标因与化妆品关联,理想价位为60万元,但未明确成交。
商标持有人与竞争
持有人 | 商标类别 | 用途/估值 | 结局 |
---|---|---|---|
王超 | 29类、30类(食品) | 食品品牌,最高报价100万元 | 未明确成交,考虑实力与品牌运作能力 |
李先生 | 3类(化妆品)、35类(商业管理) | 化妆品及商业管理,理想价60万元 | 未明确成交 |
其他竞争者 | 3类、5类、29类等(修正文化等) | 多类别申请,被驳回或未成功 | 注册失败 |
商标市场反应与争议
- 抢注争议:王超和李先生的注册均早于电视剧播出,属于合法抢注,但引发网友对“炒作”的质疑。
- 盲查期风险:商标申请存在36个月盲查期,导致重复注册竞争激烈,吉林修正文化较王超晚16天申请,因盲查期重叠被驳回。
- 衍生商标涌现:《芈月传》热播后,出现“芈月娘”“芈月轩”等401件相关商标,但多数因近似性被拒。
商标持有人的决策
王超表示,出售商标需兼顾“价格与品牌长期发展”,希望有实力的企业接手;李先生则未公开表态,仅透露理想价位为60万元,截至2016年报道时,两人均未完成交易,但商标价值已通过市场验证。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为什么“芈月”商标会被多家企业高价争夺?
解答:
- 影视IP热度:《芈月传》热播大幅提升商标曝光度,使其具备天然流量。
- 通用性强:“芈月”二字简洁且无负面含义,适用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商业价值高。
- 稀缺性:四字以下商标存量有限,优质名称更受追捧。
问题2:王超和李先生持有的商标类别有何区别?
解答:
- 王超:持有第29类(食品)和第30类(饮品/甜食),适用于食品行业,如蛋糕店、零食品牌。
- 李先生:持有第3类(化妆品、洗护用品)和第35类(商业管理、广告),适合日化产品或品牌授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