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伪造商标标识等
商标侵权行为的定义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行为;以及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类型
(一)未经许可使用相同商标
行为描述 |
具体示例 |
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
甲公司注册了“XX”牌运动鞋商标,乙公司未经授权,在自己生产的运动鞋上也使用“XX”商标。 |
(二)未经许可使用近似商标
行为描述 |
具体示例 |
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 |
某知名饮料品牌为“AA”,另一家企业在其生产的果汁饮料上使用“AAA”商标,且包装风格相似,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是同一品牌或关联品牌。 |
(三)销售侵权商品
行为描述 |
具体示例 |
销售明知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
如个体商户丙明知某批服装是假冒某知名品牌的,但仍进行销售获利。 |
(四)伪造、擅自制造商标标识
行为描述 |
具体示例 |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
丁私自制作某奢侈品牌商标的标签、吊牌等,并在市场上销售。 |
(五)反向假冒
行为描述 |
具体示例 |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
戊公司购买了带有“YY”商标的电子产品,撕去原商标,换上自己的商标后重新销售。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判断商标是否近似?
解答:判断商标是否近似,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一是商标的外观,包括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图形的构图及颜色等;二是商标的显著性,显著性强的商标受保护范围相对较广;三是商品的类似程度,如果商品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方面类似,那么商标近似的可能性就更高,还需要考虑消费者的认知和一般注意力等因素,通常由专业的商标评审机构或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定。

问题2:如果不知道自己销售的是侵权商品,是否会被认定为侵权?
解答:如果能证明销售者不知道是侵权商品,并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且说明提供者的,通常可以免除赔偿责任,但仍需停止销售侵权商品,如果销售者应当知道而由于疏忽大意没有知道商品侵权,或者不能提供合法来源等相关证据,仍然可能会被认定为侵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