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商标可能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具体依情节和金额等判定
牌商标可能涉及多种犯罪,以下是详细说明:
涉及的罪名及构成要件
罪名 | 构成要件 |
---|---|
假冒注册商标罪 |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属于“情节严重”,具有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以及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非法经营罪 |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
处罚标准
罪名 | 处罚标准 |
---|---|
假冒注册商标罪 |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非法经营罪 |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贴牌商标犯罪中,如何判断是否“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解答:判断是否“明知”,通常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商品的价格、来源是否合法、交易方式是否异常、经营者的经验常识等,如果商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或者来源不明、没有合法有效的进货渠道,又或者交易方式隐蔽、刻意逃避监管等,可能会被认定为“明知”。
问题2:如果贴牌商标的行为同时符合多个罪名的构成要件,该如何处理?
解答:一般情况下,会根据刑法理论中的“想象竞合”原则,择一重罪论处,即对同一行为触犯多个罪名的情况,按照其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