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的“专利”概念
-
西周时期:“专利”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代,史载公元前857—841年间,大臣芮良夫曾反对贵族统治者凭借政治特权从事专利,这里的专利指独占自然资源谋取厚利的权利。
-
近代中国:20世纪初,中国开始对专利有相关研究,1915年的《清华学报》中有文献出现“专利”一词,1944年,中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专利法,但受战争影响未在大陆真正实施,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颁布《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采取发明权与专利权双轨制,不过实际批准的发明权和专利权数量较少,1963年又被《发明奖励条例》取代,转变为单一的发明证书制度。
国外专利制度的开端
-
威尼斯共和国:1474年,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发明人法规》,随后依法颁布了世界上的第一号专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威尼斯共和国获得了扬水灌溉机的20年专利权。
-
英国:1624年英国颁布了“垄断法”,又称专卖条例(专利法的大宪章),被视为现代专利法之始,其基本原则和某些具体规定被许多国家制定专利法时仿效和借鉴。
中国现代专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制度建设的起步
-
决策与筹备:1978年7月,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应建立专利制度”,1979年3月开始制定专利法,1980年1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
-
第一部专利法的诞生:1984年3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5年4月1日正式实施,实施当天,原中国专利局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专利申请3455件,创造了世界专利历史的新纪录。
专利法的修订与完善
-
第一次修订: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对十四个条款进行了修订,扩大了专利权的客体范围,增加了对专利产品进口行为的保护等。
-
第二次修订:2000年8月,为顺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我国对专利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完善了发明创造归属制度,强化了对专利权的保护等。
-
第三次修订: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专利法》的第三次修订,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特别重视提升专利法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兼顾社会利益的平衡。
相关问题与解答
-
问题一:中国第一部专利法实施的意义是什么?
- 解答:中国第一部专利法的实施意义重大,它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鼓励了发明创造,促进了新技术的交流和转让,推动了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力,它也标志着中国专利制度从无到有的建立,为后续专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问题二:专利申请日后到授权前,权利受到怎样的保护?
- 解答: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至授权前,权利也受到一定保护,但保护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以发明专利申请为例,自申请日至申请公布前,申请处于保密阶段,保护体现在对后续相同主题申请的新颖性影响上;自申请公布至授予专利权前是“临时保护”阶段,申请人虽不能禁止他人实施其发明,但可要求支付适当使用费,若对方拒绝付费,在获得专利权后可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