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专利的上级管理机构为国家知识产权
富士康专利管理体系解析
富士康专利管理架构
富士康(Foxconn)作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海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其专利事务采用集团化垂直管理模式,具体架构如下:
层级 | 管理部门/主体 | 职能说明 |
---|---|---|
集团层面 | 鸿海知识产权本部 | 统筹全集团专利战略,制定管理制度,监督各事业群专利工作 |
事业群层面 | 各BG知识产权部门 | 处理本事业群专利申报、维护,协调研发与专利部门对接 |
区域层面 | 海外知识产权办公室 | 负责当地专利申请、应对地域性法规(如美国USPTO、欧洲EPO等) |
执行层面 | 专利工程师/代理机构 | 具体执行专利撰写、答辩、费用缴纳等实操环节 |
专利申报审批流程
-
技术披露
研发人员通过内部系统提交技术交底书,需包含创新点、实施方式及应用场景 -
初审评估
- 专利工程师进行新颖性检索
- 评估技术可专利性(专利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 形成《专利申请评估报告》
-
分级审批
| 审批阶段 | 审批主体 | 重点审查内容 | |||| | 部门级 | 事业部技术委员会 | 技术可行性、与产品关联度 | | 区域级 | 海外知识产权总监 | 地域法律适配性、专利布局策略 | | 集团级 | 鸿海知识产权委员会 | 战略价值评估、预算分配、核心专利标识 | -
申报执行
通过审批后由专利代理人完成:- 权利要求书精细化撰写
- 申请文件多语种翻译
- 各国专利局提交(平均每个专利覆盖35个国家)
关联管理实体
-
鸿腾精密(FIT)
- 鸿海旗下专注连接器领域的子公司
- 拥有独立专利池,重点领域:高速传输接口专利(如USB4.0相关)
-
工业富联(FII)
-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上市主体
- 专利侧重: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累计专利超4800件)
-
外部合作机构
- 专利律师事务所(如中国贸促会专利中心)
- 国际专利池组织(如PATENT POOL成员)
- 高校联合研发中心(清华/台大等产学研合作项目)
特殊管理机制
-
竞业避让制度
- 离职员工18个月内不得申请与原岗位相关的专利
- 核心技术人员签订《成果归属协议》,明确职务发明条款
-
防御性公开策略
- 对非核心技术采用《发明内容披露表》备案制度
- 部分技术通过《技术秘密保护条例》转为商业秘密
-
全球专利地图
- 按技术领域划分:
- 精密加工(CNC专利占比28%)
- 电子制造(SMT相关专利19%)
- 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专利15%)
- 按地域分布:中国大陆54%、美国22%、台湾18%、其他6%
- 按技术领域划分:
相关问题与解答
Q1:富士康子公司专利与集团专利如何区分?
A1:采用"双编号体系",集团专利以"HH"(鸿海缩写)开头,子公司专利标注所属事业群代码(如FII代表工业富联),实际权利人根据研发投入主体确定,交叉领域专利需签订《专利共有协议》。
Q2:遇到专利侵权如何启动法律程序?
A2:流程如下:
- 知识产权部门72小时内完成侵权比对分析
- 法务部评估后发出《律师函》
- 重要案件提报集团知识产权委员会决策
- 选择管辖法院(优先被告所在地或产品销售地)
- 调用技术专家团出庭作证(平均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