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受通即专利受理通知书,表示申请文件符合要求,专利
专利受通的定义
专利受通是“专利受理通知书”的简称,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或对应地区的专利管理部门)在收到专利申请后,经形式审查确认申请文件符合基本要求时,向申请人发出的书面通知,它标志着专利申请正式进入审查流程,但并不代表专利已授权。
专利受理的核心流程
步骤 | 说明 | |
---|---|---|
提交申请 | 申请人向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文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 需包含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 |
形式审查 | 核查文件格式、费用缴纳、申请人资格等基础要求 | 不涉及技术内容的实质性判断 |
发出受通 | 通过后发放受理通知书,赋予申请号和申请日 | 申请日正式生效,进入后续审查阶段 |
专利受理通知书的主要内容
- 申请号:如“202310XXXXXX.X”(发明专利),用于唯一标识申请。
- 申请日:专利局收到申请的日期,影响新颖性判断。
- 申请人信息:姓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 费用信息:已缴纳的申请费金额及收据号。
- 后续流程提示:例如发明专利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质审查请求。
专利受通的意义与常见误区
意义:
- 程序性确认:证明申请文件符合形式要求,进入法定审查流程。
- 时间节点依据:申请日、优先权主张等均以受理通知书为准。
- 后续流程起点:如发明专利需在3年内提出实质审查请求。
常见误区:
- 误区1:受通=专利授权。
实际:仅通过形式审查,后续还需实质审查(发明)或初步审查(实用新型/外观)。 - 误区2:受通后无需再关注。
实际:需根据通知书提示按时缴费、回应审查意见,否则可能导致申请被视为撤回。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专利受理通知书是否意味着技术方案已被认可?
解答:
不,受理通知书仅确认申请文件的形式合规性(如格式、费用、签名等),不涉及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创造性等实质内容,即使获得受通,后续仍可能因技术问题被驳回。
问题2:专利申请被驳回后,还能收到受理通知书吗?
解答:
可以,受理通知书在申请提交后立即发出,与最终是否授权无关,即使申请后续因技术缺陷被驳回,受理通知书仍有效,仅代表申请曾进入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