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经销商需立即停止侵权,一般与生产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若能证明商品合法来源并说明提供者,可免除
商标侵权中经销商的法律责任类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民法典》相关规定,经销商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可能承担以下责任:

责任类型 |
法律依据 |
具体情形 |
民事责任 |
《商标法》第63条、《民法典》第1165条 |
赔偿权利人损失(含维权成本),若明知侵权则承担惩罚性赔偿 |
行政责任 |
《商标法》第60条 |
没收侵权商品、罚款,情节严重吊销营业执照 |
刑事责任 |
《刑法》第214条 |
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可处有期徒刑+罚金 |
经销商责任认定的核心要素
(一)主观过错判定
情形 |
法律推定 |
举证责任 |
明知是侵权商品仍销售 |
直接认定故意侵权 |
权利人需初步举证 |
应当知晓但未尽注意义务 |
推定存在过失 |
经销商需自证已尽合理审查义务 |
完全不知情且能证明合法来源 |
免除赔偿责任 |
需提供供货商信息+合法取得凭证 |
(二)客观行为要件
- 销售行为完成:商品已实际流入市场交易环节
- 商品属性明确:被控侵权商品与注册商标核定使用商品属同类
- 标识使用方式:商品或包装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近似标识
典型免责情形与抗辩事由
抗辩事由 |
适用条件 |
法律依据 |
合法来源抗辩 |
提供供货商信息+合规进货凭证 |
《商标法》第64条第2款 |
不知情抗辩 |
无主观故意且支付合理对价 |
《民法典》第1165条 |
自有商标冲突 |
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力 |
《商标法》第59条第3款 |
不同主体类型的责任差异
经销商类型 |
责任特征 |
常见抗辩策略 |
大型商超 |
连带责任风险高,需建立完整供应链审查机制 |
完善进货查验制度+供应商资质备案 |
电商平台 |
适用通知删除规则,未及时处理需担责 |
建立侵权投诉快速响应机制 |
个体商户 |
举证能力弱,易被推定过错 |
保存进货合同、付款凭证等原始证据 |
责任承担方式对比表
责任形式 |
民事赔偿 |
行政处罚 |
刑事处罚 |
适用情形 |
权利人主张损失 |
侵权商品货值较大 |
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 |
责任主体 |
经销商单独/连带 |
经营者+直接责任人 |
单位+直接责任人员 |
计算标准 |
实际损失/侵权获利/许可费倍数 |
违法经营额百分比(最高5倍) |
根据销售金额量刑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经销商如何有效防范商标侵权风险?
解答:

- 建立供应商资质审查制度,要求提供商标注册证、授权文件
- 签订进货合同时明确知识产权担保条款
- 保留完整的进货单据、付款记录等交易凭证
- 发现疑似侵权商品立即下架并通知供应商
- 投保知识产权商业保险转移风险
问题2:收到侵权警告函后应如何处理?
解答:

- 立即暂停销售涉诉商品
- 核查商品来源合法性,收集进货凭证
- 要求供应商提供不侵权声明及证据
- 咨询专业律师进行侵权比对分析
- 若确认侵权应主动停止销售并配合下架
- 保存已履行合理注意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