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分类号是国际专利分类法的编号,用于标识和检索专利文献。
IPC分类号(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IPC),是一种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它根据1971年签订的《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编制而成,用于统一和标准化全球范围内的专利文献分类。
IPC分类号的结构
等级划分
-
部:从A到H,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A部代表人类生活必需(农业、轻工业、医药)。
-
大类:在部号后加上两位数字,如B23代表作业、运输。
-
小类:在大类号后增加一个大写字母,如B23K代表磨削。
-
大组:进一步细分,通常在大类或小类后加数字,如B23K5/00代表特定的磨削技术。
-
小组:最细化的分类,一般由四位数字组成,如B23K5/02代表具体的磨削方法。
分类体系
IPC分类号采用层次分类法,将技术领域逐级细分,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这种分类方式使得专利文献的检索更加高效和准确。
IPC分类号的作用
-
提高检索效率:通过IPC分类号,可以快速定位到特定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提高检索效率。
-
评估新颖性:在专利申请过程中,IPC分类号有助于评估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
促进技术交流:统一的分类体系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获取IPC分类号?
答: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或者使用专业的专利数据库(如incopat专利数据库)获取IPC分类号。
问题2:IPC分类号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专利?
答:是的,IPC分类号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