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是指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必须
诉讼时效是法律上规定的一项制度,旨在确保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在合理的时间内行使其权利,以下是关于专利诉讼时效的详细说明:
-
基本概念
- 定义:专利诉讼时效是指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专利权的权利。
- 适用范围:一般情况下,专利侵权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
-
特殊情况
-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使用费支付:如果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
- 诉讼时效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 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
法律规定
- 民法典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明确规定了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类型,包括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
- 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进一步明确了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以下是与本文相关的问题与解答栏目:
问题与解答
-
问题一:专利诉讼时效是如何计算的?
- 解答:专利侵权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如果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也是三年,自专利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
-
问题二:在什么情况下专利诉讼时效会中止或中断?
- 解答: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