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4

Good Luck To You!

什么是实质性非侵权

性非侵权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且客观

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特别是在版权法领域中,它源自美国最高法院的判例,并成为认定间接侵权的重要标准之一。

什么是实质性非侵权用途

  1. 定义:实质性非侵权用途(Material Noninfringing Use)指的是某项产品或技术具有一种或者多种合法的、不受争议的用途,即使该产品或技术可能被用于侵权活动,只要其具备实质性的非侵权用途,提供者通常不会被认定为帮助侵权。

  2. 背景与起源:该原则起源于1984年的“索尼案”,在此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立了“技术中立原则”,该原则认为,产品或技术的提供者无法预料和控制其最终用途,因此不能因为产品或技术被用于非法目的而承担法律责任。

    什么是实质性非侵权

  3. 适用条件:尽管存在合法用途,但“实质性非侵权用途”并不是绝对免责的理由,法院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

    • 产品的普遍用途是否主要或部分为合法用途。
    • 提供者是否知晓或应当知晓产品可能被用于侵权。
    • 提供者对侵权行为的控制程度。
  4. 现实意义:这一原则旨在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通过限制帮助侵权的责任范围,避免因过度保护知识产权而妨碍技术创新。

  5. 案例分析:在著名的“环球电影制片公司诉索尼公司案”中,最高法院认为,由于索尼的录像设备具有广泛的合法用途,即便其被用于侵权,制造商和销售商也不能被推定为故意帮助侵权。

    什么是实质性非侵权

  6. 发展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一原则在我国版权制度中的应用也面临新的挑战,各级法院在认定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时,需综合考虑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案件的背景。

相关问题与解答

实质性非侵权用途与直接侵权有何区别?

解答: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涉及的是间接侵权责任,即某项产品或技术本身并非直接侵权,但由于其可能被用于侵权行为,提供者可能会被认定为帮助侵权,而直接侵权则是指直接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未经过权利人许可,构成直接的版权侵害行为。

如何证明一项产品具备实质性非侵权用途?

解答:要证明一项产品具备实质性非侵权用途,需要提供证据表明该产品具有广泛且主要的合法用途,这可以通过市场调查、用户反馈、专家意见等方式进行。

什么是实质性非侵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5年7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搜索
最新留言
    文章归档
    网站收藏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