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语言是指专利申请文件中描述技术方案时
功能性语言是指在专利申请或审查过程中,用来描述发明的技术特征和功能的语言,这种语言强调发明的具体功能和效果,而不是仅仅描述其结构或操作步骤,以下是对专利功能性语言的详细说明:
-
定义与背景
- 定义:专利功能性语言是一种用于描述发明的功能和效果的语言,它关注的是发明能够实现的具体功能或效果。
- 背景:在专利法中,发明通常需要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功能性语言帮助申请人明确地表达发明的独特功能,这对于确保发明具有可专利性至关重要。
-
分类与应用
- 过程顺序类:这类语言主要用于描述方法或工艺类的发明专利,它关注于发明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 功能规约语言:在软件领域,功能性语言也称为“功能规约语言”,用于书写软件功能规约,这有助于软件开发者理解软件应实现的功能。
-
判定标准
- 美国专利审查标准:在美国,如果权利要求限定包括特定术语和相关联的功能性语言,则需要识别该权利要求限定是否属于功能性特征,美国《专利审查程序手册》(即MPEP)第2181节规定了功能性特征的三重检验标准。
- 中国专利侵权判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第十九条做了进一步的细化,指出某些以功能或效果性语言表述且已经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普遍知晓的技术术语,或仅通过阅读权...
-
注意事项
功能性语言的使用应当清晰、准确,避免模糊不清的描述,以确保发明的权利要求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
相关问题与解答
- 问题1:专利功能性语言与结构性语言有何区别?
- 解答1:专利功能性语言侧重于描述发明的功能和效果,而结构性语言则侧重于描述发明的结构组成,两者在专利申请中各有其重要性,但通常需要结合使用以确保发明的全面描述。
- 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技术术语是否属于功能性语言?
- 解答2:判断一个技术术语是否属于功能性语言,需要考虑该术语是否直接描述了发明的功能或效果,以及该术语是否为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普遍知晓,如果是,则可能被视为功能性语言。
- 问题1:专利功能性语言与结构性语言有何区别?
专利功能性语言是专利申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帮助申请人清晰地表达发明的核心功能和效果,从而确保发明的新颖性和可专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