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案件删除所述多因形式要件瑕疵、缺乏新颖性/创造性,或申请人
PCT案件中“删除所述”的常见原因
在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流程中,申请人或代理机构可能会主动或被动删除某些技术特征、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中的描述性内容(即“所述”),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类:
避免重复或冗余
- 场景:当国际申请(PCT)进入国家阶段时,不同国家的专利法对说明书的撰写要求存在差异,某些国家允许相对宽泛的权利要求,而其他国家要求更具体的描述。
- 操作:删除其他成员国未要求保护的技术细节,以避免因公开不充分或超出权利要求范围而被驳回。
- 影响:可能缩小保护范围,但提高授权成功率。
修正技术错误或表述不清
- 场景:国际初审(International Search)或国际初审报告(Written Opinion)可能指出技术矛盾、逻辑漏洞或实施例无法实现的问题。
- 操作:删除存在争议的技术特征或模糊描述,修改为更清晰的技术方案。
- 影响:增强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但可能牺牲部分技术广度。
应对国家阶段审查意见
- 场景:在进入指定国(如中国、美国、欧洲等)后,各国审查员可能对权利要求提出新颖性、创造性或支持性缺陷。
- 操作:通过删除特定技术特征或实施例,使权利要求更符合该国专利法的要求。
- 影响:需权衡删除内容对核心发明的保护力度。
简化流程或降低成本
- 场景:PCT申请需翻译为各指定国语言,删除冗余内容可减少翻译工作量及后续维护成本。
- 操作:精简说明书,保留核心技术方案。
- 影响:可能影响技术延展性,但降低程序复杂度。
删除所述的典型场景对比表
删除原因 | 常见场景 | 操作方式 | 潜在风险 |
---|---|---|---|
避免重复 | 国家阶段权利要求与发明内容不匹配 | 删除未在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实施例 | 技术公开不充分 |
修正错误 | 国际初审报告指出实施例无法实现 | 删除存在问题的技术特征 | 缩小保护范围 |
应对审查意见 | 国家审查员认为权利要求缺乏新颖性 | 删除非必要技术特征以突出创新性 | 可能放弃部分技术方案 |
简化流程 | 多语言翻译成本过高 | 删除次要实施例或可选技术细节 | 影响技术延展性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PCT案件中删除技术特征后,是否会影响优先权?
解答:
优先权基于首次申请(如中国发明专利)的技术内容,删除技术特征不会直接影响优先权,但需注意:
- 若删除导致技术方案与首次申请的实质内容不一致,可能被质疑不符合优先权条件;
- 建议在修改时保留核心技术特征,仅删除非必要细节。
问题2:国家阶段删除所述内容后,能否通过分案申请恢复?
解答:
部分情况下可以,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 被删除的内容属于原申请记载的范围,且未超出优先权期限;
- 分案申请需符合目标国的法律要求(如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允许分案)。
建议:在删除前评估技术重要性,必要时提前规划分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