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的法律渊源
著作权制度主要规定在以下法律体系中:
法律名称 | 内容范畴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核心法律,明确著作权定义、权利内容、保护期限、侵权责任等基本规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123条原则性规定民事主体享有知识产权,为著作权提供民法基础支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217219条对侵犯著作权罪的刑事处罚规定 |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 针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特别规定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 规范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特殊规则 |
著作权的核心内容
(一)著作权定义
指创作者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包含人身权与财产权双重属性。
(二)保护对象
作品类型 | 示例 |
---|---|
文字作品 | 小说、论文、新闻报道 |
口述作品 | 演讲、授课、法庭辩论 |
音乐/戏剧/曲艺作品 | 歌曲、话剧、相声 |
美术/建筑作品 |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图纸 |
摄影/视听作品 | 照片、电影、短视频 |
图形/模型作品 | 工程设计图、地图、立体模型 |
计算机软件 | 程序代码、操作系统、应用程序 |
(三)权利内容
人身权(不可转让)
- 发表权
- 署名权
- 修改权
- 保护作品完整权
财产权(可许可/转让)
| 权利类型 | 具体表现 |
|||
| 复制权 | 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复制作品 |
| 发行权 | 控制作品有形载体的传播 |
| 出租权 | 约束作品复制件的租赁行为 |
| 展览权 | 决定美术/摄影作品的公开展示 |
| 表演权 | 授权他人现场或机械表演作品 |
| 信息网络传播权 | 规制网络环境下的数字传播 |
| 改编/翻译/汇编权 | 允许他人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
著作权取得与保护
-
自动取得原则
作品自创作完成即自动产生著作权,无需履行登记、发表等手续(《著作权法》第2条)。 -
登记制度
- 自愿登记:国家版权局负责作品著作权登记,证书可作为权属证明
- 特殊登记:计算机软件需办理登记以主张权利(《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 保护期限
| 权利类型 | 保护期 | ||| | 人身权 | 永久存续 | | 财产权(自然人) | 作者终生+死后50年 | | 财产权(法人) | 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 |
国际条约对接
中国加入的著作权国际公约:
- 《伯尔尼公约》(1992年加入)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2007年加入)
-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WTO框架下,2001年加入)
常见问题解答
Q1:著作权与版权是同一概念吗?
A:是。"著作权"与"版权"为同一法律概念的不同表述,中国大陆多称"著作权",台湾地区常用"版权",国际条约中多使用"Copyright"。
Q2: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
A:需满足"实质性相似+接触可能性"要件,即被诉作品与原作品存在表达形式的高度重合,且侵权人有过接触原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