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双商标通常因商品名(品牌)与通用名(成分)并存,便于品牌推广及医疗
商标类型与定义
药品上的“两个商标”通常指 商品名(品牌名) 和 通用名(化学成分名),两者功能不同:
| 类别 | 定义 | 示例 |
||||
| 商品名 | 企业为产品注册的专属品牌名称,用于市场推广和区分竞争产品 | 如“感康”(感冒药品牌) |
| 通用名 | 药品成分的国际通用名称,由药典或法规统一规定,相同成分的药品通用名一致 | 如“复方氨酚烷胺”(感康的成分名称) |
双重商标的常见原因
-
区分原研药与仿制药
- 原研药:拥有自主命名的商品名(如“辉瑞伟哥”),通用名为“西地那非”。
- 仿制药:仅能使用通用名(如“甲硝唑片”),或加注企业品牌(如“三九皮炎平”)。
-
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 国内销售:需标注中文通用名(如“阿莫西林胶囊”),部分企业额外添加商品名(如“联邦阿莫仙”)。
- 出口或跨国销售:可能同时标注中英文商标(如“999牌Piyanping”)。
-
产品线细分
同一企业可能推出不同剂型(如片剂、胶囊)或配方(如儿童版、成人版),通过副品牌区分(如“江中健胃消食片”与“江中乳酸菌素片”)。
-
法规与历史遗留
- 部分老药因通用名复杂难记,企业长期使用简化商品名(如“黄连素”通用名为“盐酸小檗碱”)。
- 某些国家要求同时标注品牌名和通用名(如欧盟药品需标明“BrandName/GenericName”)。
实际案例解析
药品名称 | 商品名 | 通用名 | 原因分析 |
---|---|---|---|
感康 | 感康 | 复方氨酚烷胺 | 品牌名直接作为商品名,便于记忆 |
布洛芬缓释胶囊 | 芬必得 | 布洛芬 | 企业为同一成分产品注册多品牌 |
散列通 | 散列通 | 对乙酰氨基酚 | 通用名过于通俗,企业强化品牌名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通过商标判断药品是否为正品?
- 解答:
- 核对通用名是否与国家药监局公示一致(可通过官网查询);
- 确认商品名对应的生产企业资质(如“同仁堂”仅限北京同仁堂集团使用);
- 观察包装是否同时标注清晰的商标和批准文号(如“国药准字HXXXX”)。
问题2:同一通用名的药品,价格差异为何很大?
- 解答:
- 品牌溢价:原研药(如“立普妥”)研发成本高,定价高于仿制药(如“阿托伐他汀钙片”);
- 工艺差异:剂型(如缓释片)、辅料质量、生产工艺会影响成本;
- 渠道费用:知名品牌广告投入大,终端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