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职务发明的单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德者不得作为
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 原因:专利申请涉及法律行为(如签署文件、回应审查意见等),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法律依据:
- 中国《专利法》未直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但实际操作中,申请文件需由本人或法定代理人完成。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需通过法定代理人提交申请,但专利权仍可归属本人。
非技术方案的发明人/设计人
- 原因:专利申请的核心是“发明创造”,申请人必须是技术方案的创作者或合法受让者。
- 示例:
- 仅提供资金或场地的人(如投资人、公司)不能直接申请,除非通过《权利转让协议》取得申请权。
- 单纯辅助人员(如实验员、资料收集者)不视为发明人。
非法获取技术的主体
- 原因:技术来源需合法,盗窃、欺诈、违反保密协议等手段获取的技术不得申请专利。
- 法律后果:
- 申请被驳回;
- 已获专利可能被宣告无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5条)。
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的主体
- 原因:
- 本身违法(如毒品制造方法、赌博设备);
- 申请人通过欺诈、伪造文件等手段申请。
- 法律依据:
- 中国《专利法》第5条(违反法律、社会公德的技术不授予专利权);
- 《专利审查指南》明确排斥“骗审”行为。
国家机构或国际组织(特殊情况)
- 原因:
- 政府机构通常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一般不持有私有专利权;
- 国际组织(如WHO)需遵守成员国法律,通常不直接申请专利。
- 例外:
- 国有企业可申请职务发明(需证明技术归属);
- 国际合作中,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可依《巴黎公约》委托代理机构申请。
其他特殊限制(补充说明)
限制类型 | 具体情形 | 法律依据 |
---|---|---|
外国人限制 | 在中国无经常居所/营业所的外国人 | 《专利法》第18条(需委托代理机构) |
重复申请限制 | 同一技术已申请专利后,同一申请人再申请 | 《专利法》第9条(禁止重复授权) |
职务发明限制 | 员工未与单位约定权属,私自申请 | 《专利法》第6条(职务发明归单位)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学生个人能否申请专利?
解答:
可以,学生作为发明人,无论是否成年,均可通过法定代理人(如父母)或自行申请专利,需注意:
- 若发明属于职务成果(如利用学校资源完成),专利权可能归属学校;
- 申请时需提供真实发明人信息,不可将导师或同学虚列为发明人。
问题2: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专利需满足什么条件?
解答:
- 委托代理机构:根据《专利法》第18条,外国企业需委托中国依法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
- 语言要求:申请文件需提交中文译本;
- 优先权声明:若在外国首次申请,可依据《巴黎公约》主张优先权(需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