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为滑雪术语,指“未命名起点”,用于
滑雪术语DNS详解:从入门到精通的全方位解析
DNS的定义与起源
1 术语全称与缩写来源
DNS是"Double Nose Slide"的缩写,中文译为"双鼻滑",该术语由单板滑雪(Snowboarding)领域发展而来,特指滑雪者在完成跳跃动作后,通过滑板前端(Nose)两次接触雪面完成的滑行技巧。
2 历史沿革
发展阶段 |
时间跨度 |
技术特征 |
雏形阶段 |
1980s1990s |
早期自由式滑雪者偶然发现的动作形态 |
命名阶段 |
2000s初 |
专业滑手在赛事中正式命名并规范 |
普及阶段 |
2010年代 |
成为公园滑雪标准动作库成员 |
演进阶段 |
2020年代 |
衍生出多种变体动作 |
3 动作本质解析
该动作结合了:

- 空中姿态控制(Air Awareness)
- 着陆缓冲技术(Landing Cushioning)
- 板头方向控制(Nose Steering)
- 连续滑行衔接(Sequential Gliding)
动作分解与技术要点
1 标准动作流程
阶段 |
技术要点 |
常见失误 |
起跳准备 |
重心前移至鼻部,膝盖微屈蓄力 |
重心偏移过度导致失控 |
空中阶段 |
保持背弓姿势,目视着陆点 |
身体僵硬影响平衡 |
首次接触 |
鼻部轻触雪面,顺势下蹲缓冲 |
垂直下落造成冲击 |
过渡滑行 |
快速调整重心至脚跟部 |
转换过慢导致停滞 |
二次接触 |
利用惯性再次用鼻部触雪 |
力度控制不当引发侧滑 |
2 关键生物力学原理
- 角动量守恒:空中转体时需保持适度的旋转加速度
- 动量传递:着陆瞬间通过膝关节弯曲实现动能转化
- 边缘控制:利用板头弧度特性进行方向微调
3 进阶技巧变异
变体类型 |
技术特征 |
难度系数 |
Switch DNS |
反脚方向完成动作 |
Mute DNS |
抓板状态下完成 |
Lipslide DNS |
结合唇滑技术 |
训练方法与提升路径
1 基础能力培养
- 平衡训练:单板静态平衡练习(建议时长:每日15分钟)
- 弹性训练:跳绳+深蹲组合训练(每周3次,每次4组)
- 空间感知:障碍物规避滑行(设置间距1.5米的锥形标)
2 专项技术训练
训练模块 |
达标标准 |
原地鼻滑 |
静止状态下完成5次连续鼻滑 |
动作连贯无跌倒 |
小跳训练 |
30cm跳台反复练习 |
着陆误差<10cm |
坡度适应 |
5°15°斜坡渐进训练 |
各坡度成功3次 |
3 常见错误诊断
!DNS错误动作示意图
(注:图示需展示重心过高、着陆过猛、转换延迟等典型错误)
装备选择与维护
1 滑板参数要求
部件 |
技术指标 |
作用原理 |
板长 |
150155cm(身高适配) |
保证转向灵活性 |
板宽 |
≥25cm |
增强稳定性 |
板头弧度 |
>8° |
优化接触角度 |
2 固定器调节建议
- 前绑带角度:45°50°(便于鼻部发力)
- 后跟抬起量:58mm(预防卡刃)
- 硬度设置:中等偏软(吸收冲击)
3 服装防护要点
- 护膝:重点保护髌骨部位
- 手套:防滑掌纹设计
- 头盔:MOR值≥1000(冲击吸收标准)
安全须知与风险防控
1 危险系数评估
风险类型 |
发生概率 |
防护措施 |
前滚翻摔伤 |
12% |
佩戴全套护具 |
板头卡雪 |
8% |
定期除冰处理 |
关节扭伤 |
15% |
充分热身准备 |
2 应急处理流程
- 立即停止运动
- 检查运动器材完整性
- 实施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
- 严重损伤及时送医
3 环境适应性建议
雪质类型 |
适用性 |
注意事项 |
粉雪 |
注意板头埋深 |
冰面 |
需加装防滑垫 |
湿雪 |
控制滑行速度 |
相关问题与解答专栏
Q1:DNS与BS Slide(背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

- 接触部位:DNS使用板头(Nose),BS Slide使用板尾(Tail)
- 发力方式:DNS侧重前脚掌推力,BS Slide依赖后跟控制
- 适用场景:DNS多用于正向滑行,BS Slide适合倒滑技巧
- 难度梯度:DNS对前肢力量要求更高,BS Slide更考验腰腹控制
Q2: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学习DNS的身体条件?
A:可通过以下自测表评估:
| 测试项目 | 达标标准 |
|||
| 单腿平衡 | ≥30秒(睁眼状态) |
| 深蹲次数 | 连续15次标准动作 |
| 柔韧性 | 俯身触地时手掌超脚尖10cm |
| 基础滑行 | 能熟练完成Ollie(豚跳)动作 |
若四项均达标,可尝试在教练指导下开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