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侵权案件主要涉及民事和刑事两个方面,以下是对这两种情况的详细说明:
1、民事案件
侵权行为类型
剽窃:将他人依法享有著作权的软件窃为己有并发表或者登记的行为,抄袭或部分抄袭他人软件,并在该软件上署自己的名称(或姓名)后发表或登记。
非法复制: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将他人软件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比如常见的盗版行为,这种行为直接掠夺了正版厂商的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
擅自使用: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又无法律根据,对他人软件实施演示、修改、翻译、注释、应用等不合法的使用行为。
擅自许可他人使用: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又无法律根据,未经授权许可第三人使用他人软件的行为。
维权方式
软件著作权人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来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以及自己所遭受的损失,例如软件的源代码、开发文档、发表记录、侵权软件与自己软件的对比报告等,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侵权方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2、刑事案件
构成要件
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许可复制发行或传播计算机软件,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具体的数额标准和情节严重程度的判断会依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
法律后果
如果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侵权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
软件侵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不仅侵犯了软件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创新环境,对于软件侵权,应采取严厉的法律措施予以制裁,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鼓励创新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