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与探讨
一、争议商标的定义
争议商标是指已经注册的商标,在注册后的一定期限内(通常是五年),其他利害关系人如果认为该商标的注册存在违反商标法相关规定的情形,如损害自身在先权利、违反禁用条款等,可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争议申请,请求撤销该注册商标,就是已注册但被他人质疑合法性并提起争议程序的商标。
二、争议商标产生的原因
原因类别 | 具体说明 |
在先权利冲突 | 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著作权、专利权、商号权等权利人,发现他人注册的商标与自己在先权利相关联,可能引发争议,某画家创作了一幅具有独特形象的作品并享有著作权,后来某公司将该形象注册为商标,画家就可能以在先著作权为由提出争议。 |
恶意抢注 | 一些人会抢注一些知名人物的姓名、地名、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标识等作为商标,而真正的权益相关者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就会对这类抢注商标提起争议,某明星的名字被他人抢先注册为商标用于商业活动,明星方面可能会对该注册商标提出争议。 |
违反禁用条款 | 如果注册的商标包含法律禁止作为商标注册或使用的标志,如国家名称、国旗、国徽等,或者带有民族歧视性、欺骗性等不良性质的内容,他人可依据相关规定提出争议,一个包含不恰当民族歧视性文字的商标注册后,可能受到其他主体的争议挑战。 |
三、争议商标的处理流程
1、提出申请:利害关系人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交争议申请,需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同时缴纳规定的费用。
2、受理审查:商标评审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形式审查主要检查申请文件是否齐全、符合格式要求等;实质审查则重点审查争议理由是否成立,涉及对商标近似性、在先权利等多方面的判断。
3、通知答辩:如果申请符合要求,商标评审委员会会将争议申请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即商标注册人),被申请人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答辩,阐述自己商标注册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并可提供相应证据。
4、评审裁决: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全面综合的评审,若认为争议理由成立,会作出撤销被争议注册商标的裁决;若认为争议理由不成立,则会维持该注册商标,裁决结果会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5、后续救济:对于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决结果,双方当事人若不服,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进一步解决争议。
四、争议商标的影响
(一)对商标注册人的影响
如果争议成功,注册商标被撤销,商标注册人将失去该商标的专用权,之前围绕该商标所进行的商业投入和品牌建设可能遭受重大损失,还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赔偿责任,企业已经为该商标投入了大量广告宣传费用,商标被撤销后,这些投入无法收回,还可能面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等问题。
如果争议失败,虽然商标得以保留,但整个争议过程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可能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对提出争议方的影响
若争议成功,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阻止侵权或不当注册的商标继续存在,保障自身在先权利或避免市场混淆等情况的发生,成功撤销一个恶意抢注自身知名形象的商标,保护了自身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利益。
若争议失败,同样需要承担因参与争议过程而产生的成本支出,并且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维权目标,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影响自身的商业计划和市场布局。
五、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一:争议商标的争议期限是多久?
答:一般情况下,争议商标的争议期限是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但如果是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可以随时提出争议申请。
问题二:提出争议商标申请需要准备哪些主要证据材料?
答:主要证据材料包括证明在先权利存在的证据(如著作权登记证书、专利证书、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证据等)、证明争议商标与在先权利存在冲突的证据(如商标对比图、市场调查报告等显示可能造成混淆的证据)、证明被申请人存在恶意抢注等不当行为的证据(如被申请人抢注意图的相关邮件、聊天记录等)。